□孫婕 劉懿 夏晨希
通訊員 邵明鈺 丁文錦
“為愛橫山山水清,山前筑室小溪縈。”芳茂山毓秀鐘靈,素有“郡東彩屏、碧螺之冠”之名。
山林俊秀、林帶豐富、水網密布、人文景點眾多,是芳茂山的特點。近年來,常州經開區(qū)把生態(tài)建設作為發(fā)展之基,以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導向,高質量推進芳茂山生態(tài)整治項目,以山水為筆,繪就常州東部生態(tài)宜居的美麗畫卷。
芳茂山生態(tài)整治項目占地約3900畝,南至潞橫路、北至環(huán)山北路、西至232省道、東至江南路,分兩期謀劃,一期“整治顯山”,二期“生態(tài)靚山”。其中一期先行區(qū)用地面積約350畝。自2021年10月動工以來,江蘇常州東方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深挖山水資源,統(tǒng)籌推進生態(tài)修復、景觀建設,著力提升農村人居環(huán)境。
記者27日在芳茂山生態(tài)整治項目現場看到,一期工程已臨近尾聲,正進行安全防護工作和邊角綠化收尾。白龍云影、應芳書院、芳茂靈爽、三山古渡、靈風百草、道源鵑溪、聽風翠谷、白龍飛瀑、九曲尋道、紫竹聞音等“芳茂十景”,不久將與廣大市民見面。
“復原歷史景觀風貌,再現東大門文化淵源。”東方公司市政工程事業(yè)部工作人員黃金介紹,項目團隊遵循保護優(yōu)先、自然修復原則,融入“顯山露水”設計理念,以遠山(芳茂山)、近水(白龍湖)、中嶺(黃貓嶺)為自然山水格局,綜合考慮大林禪寺、白龍觀兩大景點,一體打造“一山、三湖、五園、十景”。
“芳茂十景”,移步換景。記者獲悉,為景仰元末明初教育家橫山先賢謝應芳,項目團隊溯源尋根,重建與橫山橋頗有淵源的儒家書院代表“應芳書院”。書院內曲徑通幽,草木磚石無不散透歷史古韻,讓人置身江南園林。后期,書院將作為橫山橋“山水客廳”文化展示館,向市民游客展示橫山橋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
“白龍飛瀑”位于白龍觀下,共由7000余噸野山黃石堆砌而成,石材均選用來自浙江、福建山區(qū)的原山野黃石,單塊重量為4—6噸,主峰造型的景石單塊重量高達20噸。景石組景講究以簡勝繁、手法精煉,項目組特邀園林大師現場指導,除巨石采用機械進行吊裝,多數中小山石都以人抬肩扛的方式進行堆砌。數十位工匠和多臺套大型機械精雕細琢半年,才呈現出大氣磅礴的“白龍飛瀑”景觀。
“注重自然生態(tài)景觀塑造,在保護并合理利用現有林帶群落的基礎上新增綠量,引進銀杏、黃連木、樸樹、烏桕等近70余種樹種。”黃金說,在品種上注重林下灌木、草本選擇,并考慮植物品種色彩搭配,豐富四季變化,打造“步步有景、四季有景”的山林景觀風貌,綠化面積達16萬平方米。
記者從入口處遠眺芳茂山,“遠山、近水、中嶺”的山水格局層次分明,大林禪寺、白龍觀若隱若現,宛如在畫中游。
項目團隊提醒市民,項目還在收尾階段,還不具備開園條件,請靜候佳音。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