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jié),親朋好友總會聚在一起共享美食、暢敘情誼,年年有“魚”更是重要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但是總有人因為吃飯不仔細或者邊吃飯邊聊天,出現魚刺“卡喉”的情況,很多人就會用喝醋軟化、吞咽米飯等方式試圖把魚刺給咽下去。其實,這些方式不僅不科學,可能會劃傷咽喉、食道,甚至還有可能會扎進主動脈,危及生命!近日,江蘇省人民醫(yī)院(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江蘇省婦幼保健院)普外血管外科收治了一位急診老年患者,因為吞咽魚刺險些刺破主動脈,經過多學科聯合會診,通過手術安全取出魚刺。
近3厘米的“折刀狀”魚刺扎破食管壁,直逼主動脈
王奶奶(化名)應約外出與朋友聚餐,因為退休后久未相聚,席間相談甚歡。談笑間不慎吞入一枚魚刺,她試著吞咽飯團想把魚刺包裹了咽下去,但沒什么效果,咽部十分疼痛。隨即回家,想喝點醋看看能不能溶解魚刺,但是無濟于事,口咽部的疼痛更明顯了,連咽口水都疼,說話費力,折騰到凌晨4點,實在疼痛難忍、坐臥不安,趕緊來到醫(yī)院就診。
急診拍片發(fā)現,魚刺呈折刀狀,已突破食管壁,像一把匕首插在縱隔處,與主動脈相鄰。主動脈是人體內最粗大的動脈血管,直徑約3cm,發(fā)自心臟,向全身各部輸送血液,壓力非常高。一旦主動脈破裂,血液立即灌入胸腹腔,患者可在5分鐘內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同時食管穿孔也非常危險,魚刺穿破食管后,口水、胃液以及食物都能通過破裂處進入縱隔,可引起致死性的縱隔炎、縱隔膿腫,如不及時處理,極有可能發(fā)生主動脈被刺破,而出現生命危險!
情況兇險,看到這樣的CT檢查結果,急診醫(yī)生立即請求消化科、血管外科、胸外科等專家會診,多學科會診后決定立即手術�?紤]到魚刺已穿破縱隔,直抵主動脈,在多名醫(yī)護人員的護送下,立即將患者護送到血管外科,隨即做好術中備血等準備工作。醫(yī)生與家屬談話,告知魚刺已穿透食管壁,直抵主動脈,隨時可發(fā)生大動脈破裂可能,初步擬定采用全麻行魚刺取出術,一旦主動脈有損傷,胸外科和血管外科專家馬上進行主動脈修補。家屬沒想到吃個魚,卡個魚刺,可能發(fā)生這么危險的事情,但是隨著醫(yī)生的講解和CT片的圖示,意識到了事件的危險性,簽了術前同意書。
全麻后置入食管鏡,醫(yī)生在距賁門5cm處發(fā)現了魚刺,立即用異物鉗取出,確定異物為魚刺,全長2.63cm,魚刺上還有食物殘渣,在食管鏡下可以清晰的看到,食管旁邊的主動脈在不停搏動著,醫(yī)生再次檢查無其他異物存在后,結束了手術。經過多學科聯合“保駕護航”,不僅為患者安全取出了魚刺,避免累及主動脈,也免去了開胸手術之苦。
魚刺卡喉應及時就醫(yī),切莫擅用“土方法”
魚刺卡喉是常見急診案例,很多人往往會使用一些“土方法”進行處理,比如咽飯團、吞饅頭、喝醋、使勁咳嗽、用手指摳、拍背等方式,試圖把魚刺咽下去或弄出來。通常情況下誤吞魚刺后,大多數較小的魚刺可以順利通過胃腸道,不引起明顯癥狀;但如果遭遇魚刺卡喉時,這些土方法并不可取。咽飯團、吞饅頭等動作其實很危險,可能導致魚刺越扎越深,增加醫(yī)生取出難度。如果是較大的魚刺,還可能會刺破食管或血管,危害更大。此前還有魚刺經食管刺入主動脈后出現夾層或假性動脈瘤,魚刺穿破咽喉或食管黏膜、出現嚴重胸腔或縱隔感染的案例,還有魚刺經消化道刺入肝臟導致出血或膿腫的。因此一旦發(fā)生魚刺卡喉,應及時前往醫(yī)院就診,若自行處理后未取出異物也無咽喉部異物感,仍建議前往醫(yī)院就診,防止異物刺入其他部位導致嚴重并發(fā)癥。
醫(yī)生提醒,魚刺是最常見的食管異物之一,多因誤食所致,其他常見異物還有棗核、雞骨、鴨骨、硬幣等。當卡到異物時,不宜采取吞飯團、喝醋等方法,避免刺入更深、取出更難,應立即急診就診,盡量準確的告訴醫(yī)生異物刺痛感或者不適感最明顯的部位,以協助醫(yī)生明確異物具體位置。若發(fā)生食管異物,需盡早由專業(yè)醫(yī)生取出,因為異物長時間卡頓在食管,可能造成食管穿孔、氣管食管瘺、大血管破裂出血、局部膿腫、縱膈膿腫等嚴重并發(fā)癥,甚至危急生命。
通訊員 姜海英
新華報業(yè)·新江蘇記者 孫駿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