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津云新聞 報道,3月24日,一網友發(fā)訃告:“感謝大眾對愛女的關愛和悼念,千千雖是我們的女兒,但她以千禧寶寶、世紀嬰兒的身份降生,意味著她不僅僅是屬于我們這個小家庭。”
千千出生于2000年0點0分,生前擅長繪畫、創(chuàng)作音樂、考取潛水證。母親稱,千千在人們的歡呼聲中降生,又在人們的關愛祈愿聲中歸去。
據(jù)悉,千千的死因是心源性猝死,病發(fā)突然。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專家介紹,心源性猝死是異常兇險的心血管疾病,猝死中90%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已成為猝死的首要病因。
心源性猝死是一種突發(fā)、嚴重的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突然發(fā)病,心跳變得特別快、特別亂,心臟不能“正常工作”,導致患者大腦供血、全身供血不夠,如果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超過5分鐘,就會造成患者腦死亡或死亡,往往來不及救治。
知曉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盡早發(fā)現(xiàn)疾病的潛在風險,對于預防猝死的發(fā)生至關重要。
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包括:
以冠心病為主的缺血性心臟病是導致全球范圍內心源性猝死的頭號病種;各種心肌性損傷;過度緊張、激動、勞累等。
其他危險因素,如直系親屬的早發(fā)冠心病家族史(男性55歲前、女性65歲前),肥胖、吸煙、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長期口服避孕藥物、偏好高糖高脂飲食等。
發(fā)生心源性猝死之前,身體會發(fā)出一些預警信號,比如暈倒、兩眼發(fā)黑、胸部悶痛、覺得極度疲勞等,還可伴有面色蒼白、恐懼、大汗淋漓、瀕死感等。
如果出現(xiàn)上述癥狀,應警惕猝死的發(fā)生,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
心源性猝死并非全無征兆
請注意這10個“魔鬼時刻”
研究發(fā)現(xiàn),猝死的人中有超過80%是心源性的,比如急性心肌梗死。而我們的心臟,在日常生活的某些時刻會更為脆弱,更容易發(fā)生猝死,尤其是在下面的十個“魔鬼時刻”。
1.暴飲暴食
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每13例發(fā)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就有1例在發(fā)病前曾經暴飲暴食,而且在暴飲暴食后的兩個小時內,心肌梗死風險更高。
具體原因是如果吃得太多,為了消化食物,血液會向胃腸轉移,供應心臟的血液也就相對減少,從而加重心肌缺血;如果吃得過于油膩,攝入脂肪太多,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也會迅速升高,從而減慢血液流動速度,容易形成血栓,引發(fā)心肌梗死。此外,過量飲酒會引起大腦興奮、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也可誘發(fā)心律失常。
建議
每餐七分飽,清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盡量遠離高油脂、高能量、低營養(yǎng)的食物。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可以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例如,在早、午餐之間,或者午、晚餐之間加一些水果、奶制品或者豆制品等。另外,冠心病患者和中老年人要忌酒。
2.用力排便
當用力排便時,會引起腹壓、血壓升高,同時心率也會加快,這時候會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發(fā)生心肌急性缺血,甚至可引發(fā)心肌梗死。而且血管壓力增大、血流速度加快,容易把血管壁上的斑塊沖刷下來,這些斑塊會堵塞血管,引發(fā)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建議
每天盡量在同一時間排便,排便時不要過于用力。大便不順暢時,可用開塞露等輔助排便,平時也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果蔬和粗糧。
3.洗澡
洗澡時全身血管擴張,長時間待在密閉缺氧的環(huán)境里,容易引起大腦和心臟缺血。飯后不要馬上洗澡。剛吃完飯,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其他器官處于相對缺血狀態(tài)。另外,饑餓的時候也不要洗澡,血糖過低也容易發(fā)生暈厥等意外。
建議
不要在餐后或饑餓的情況下洗澡,洗澡水溫應與體溫相當,時間不宜過長,10~20分鐘就可以,年紀較大或者行動不便的人最好在他人幫助下進行。
4.劇烈運動
當你在運動時,覺得心跳非�?�,呼吸比較困難,開口說話也很困難,這時候,就屬于劇烈運動了。劇烈運動會迫使心臟加倍工作,心臟強烈收縮舒張,造成血壓突然升高,心率過快,心肌缺氧,甚至誘發(fā)心肌梗死。
建議
做好熱身運動,最好進行快走、慢跑等較溫和的有氧運動,老年人和心臟不好者避免參加競技性運動。若運動中出現(xiàn)胸悶、氣短等不適,應立即坐下休息。
5.過度悲傷
我們的心臟節(jié)律受到植物神經的支配,其中,交感神經興奮會使心率加快,心臟血管收縮,血壓上升。當悲傷情緒無法排解時,交感神經系統(tǒng)興奮,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動脈收縮,心肌供血減少,繼而引起如胸痛、氣短和休克等癥狀。
建議
心態(tài)平和,遇事不要急躁,保持情緒穩(wěn)定樂觀。如果遇到悲傷的事情,注意好好休息,調整心理狀態(tài)。關注有無心臟不適的癥狀,如有胸悶、心悸等,及時就醫(yī)。
6.壓力過大
連續(xù)加班、長期壓力過大,交感神經系統(tǒng)會長期處于興奮狀態(tài),導致心臟負擔過大,可能引發(fā)心臟病。
建議
及時休息,勞逸結合,避免連續(xù)熬夜加班,學會釋放壓力和放松身心。
7.情緒激動
看電視、打牌、下棋時常長久坐不動,若情緒突然激動,血壓會一路飆升,心率增快,容易誘發(fā)心肌缺血。
建議
大家看電視、打牌、下棋時間不要過長,適當起來活動一下,避免長時間久坐不動和情緒激動。
8.早上起床
在夜晚睡眠時,人體各個系統(tǒng)處于半休眠的狀態(tài),而早晨清醒后,身體的各個器官還沒有完全蘇醒,這時候猛地起床,可能對心臟、關節(jié)造成突然的負擔,特別是高血壓患者容易出現(xiàn)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壓驟然上升,這時,對心血管的考驗比較大,容易出現(xiàn)心臟事件。
建議
老年人醒來后,可以躺十幾秒鐘,在床上伸伸懶腰,舒展一下四肢關節(jié),躺在床上休息一下再緩慢坐起,然后過十幾秒再起身下床。
9.鼾睡
“打呼嚕”可能是睡眠呼吸暫停的一個表現(xiàn),這個疾病在睡眠過程中反復出現(xiàn)呼吸暫停,可導致夜間急性心肌缺血,嚴重時還會誘發(fā)急性心梗。
建議
睡覺打呼嚕嚴重的人應該到呼吸內科就診,進行多導睡眠監(jiān)測檢查,確定是否為睡眠呼吸暫停,并進行相應的治療,排除風險。
10.氣溫驟變
人體對溫度變化會進行調節(jié),但突然的氣溫變化會對人體調節(jié)系統(tǒng)產生一定壓力。比如,當氣溫驟降時,人體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臟需要更用力地泵血,這會為一部分人帶來健康隱患。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眾多的天氣參數(shù)中,寒冷、風大和日照時間縮短會增加心肌梗死的風險,其中,氣溫對心肌梗死的影響最為明顯。
一般來說,每年11月到來年3月是猝死的高峰期。夏季貪戀空調,室內外溫差較大時,也容易引發(fā)心臟病。
建議
冬天外出應做好保暖,夏季空調不要調得過低,盡量減少血壓的波動。
預防心血管事件不僅關系到冠心病、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患者,還關系到每一個人。只有把健康的生活習慣貫徹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遠離猝死。
來源:@津云新聞、海報新聞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