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敏
直播間里“身世悲慘卻堅強生活的勵志女孩”,實際是早已寫好的劇本人設;打著“助農直播”旗號售賣的“大涼山原生態(tài)農產品”,實際來自批發(fā)市場……近日,“涼山孟陽”“涼山阿澤”案一審宣判,8人因虛假廣告罪獲刑。
濫用廣大網民的同情心傳播虛假內容,甚至造假售假,既失德更違法,理應受到嚴懲。近年來,隨著短視頻平臺直播帶貨模式的興起,“賣慘帶貨”“擺拍營銷”現象層出不窮。有的主播捏造悲慘的身世經歷,如父母雙亡、家境貧寒,有的虛構戲劇化的故事情節(jié),如路邊偶遇、蹭飯送水,還有的借鄉(xiāng)村振興、定點幫扶政策熱點,濫用“滯銷”“甩賣”字眼……種種營銷套路,激發(fā)了網民的同情心,也調動了他們的購買熱情。
盡管網民對此類行徑批評聲不斷,相關部門也多次打擊,但仍有不少主播鋌而走險�!皼錾矫详枴薄皼錾桨伞卑钢�,涉案團伙形成前端打造“人設”、孵化“網紅”,中端劇本拍攝、電商運營,末端農產品供應、流量變現的灰色產業(yè)鏈,其售賣的農產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非法牟利金額上千萬元,危害巨大、影響惡劣。事實證明,治理“賣慘售假”不能“罰酒三杯”,只有依法嚴懲賣慘帶貨和虛假宣傳行為,提高違法成本,才能還市場應有秩序,重建直播帶貨健康生態(tài)。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無論是廣告法中“不得含有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條文,還是刑法中“利用廣告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情節(jié)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的條文,都是對“賣慘售假”行徑亮出的紅牌。此次案件的宣判,充分彰顯了法律的威懾力。主播們應清醒認識“賣慘”不能成為賣點,企圖以歪門邪道博取流量、以虛假欺騙牟取暴利,最終只能自食其果。
清朗的網絡環(huán)境需要共同守護。一方面,要強化法治意識,加大監(jiān)管執(zhí)法力度,斬斷非法利益鏈,達到“懲處一個、警醒一片、震懾一批”的良好效果,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另一方面,要疏堵結合,不斷優(yōu)化渠道,推動更多優(yōu)質農產品搭上互聯網銷售“快車”,真正實現多方共贏。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