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會有這么好的結果。感謝溧陽市社渚鎮(zhèn)大田村委、鎮(zhèn)民政辦、鎮(zhèn)敬老院的出手相助讓我的叔叔得到了及時救治……”近日,市委宣傳部收到一封來自內蒙古的感謝信,虞慶伢的侄女虞瑤在信中通過一句句真摯的話語,表達深深的謝意。
虞瑤祖藉江蘇省溧陽市社渚鎮(zhèn),由于父親工作需要,1960年,舉家搬至內蒙古包頭市生活。身在千里之外的她,始終放心不下住在社渚鎮(zhèn)大田村的聾啞叔叔虞慶伢。
虞慶伢今年已90歲高齡,是個獨身無兒女的五保戶。3月上旬的某天夜里,大田村黨委副書記馮建平和村民小組長虞樹華像往常一樣來到老人家里看望老人時,發(fā)現老人摔倒在床底,身體已經無法動彈。兩人合力將老人扶到床上,仔細查看老人情況,貼心地為老人擦汗喂水,確認老人無大礙不需要立即就醫(yī)后才離開。此后,虞樹華每天都會上門幾次,了解虞慶伢的身體健康情況,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照顧,并將老人的情況及時告知親屬。
3月9日,遠在包頭市的虞瑤收到叔叔虞慶伢病危的消息后,和妹妹虞敏以最快速度趕回老家。“回村得知村里工作人員每天盡心盡力地照顧叔叔,從‘死神’手里搶回了他的生命時,我心里有說不出的溫暖和感動。”虞瑤回憶,在她見到虞慶伢的時候,老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虞瑤、虞敏兩人精心照顧了虞慶伢近10天后,老人身體有了稍許好轉,但因其年事已高且時常神志不清,生活還是無法自理。礙于內蒙古包頭市還有八十多歲老母親及子女也需要照顧,姐妹倆無法長期留在大田村照顧老人。焦慮萬分的姐妹倆思索再三后,決定前去村委尋求幫助。
社渚鎮(zhèn)大田村黨委書記、主任馮強在了解情況后,立即和村委工作人員上門查看老人情況,了解老人實際需求,并立即對接社渚鎮(zhèn)民政辦及鎮(zhèn)敬老院,試圖幫助老人找到安身之所。經過多方反復溝通協(xié)調后,老人被送至溧陽京華康復醫(yī)院接受免費治療。知曉這一結果后,虞瑤姐妹倆感動萬分,放心地返回包頭市照顧家人。
“讓人感動的人和事也比比皆是。”虞瑤介紹,她在大田村照顧虞慶伢期間,虞樹華一天上門幾次幫助老人翻身、洗澡,幫忙打掃衛(wèi)生。老人在康復中心接受治療時,虞樹華也常去探望,并給老人買愛吃的點心。不僅如此,照顧了虞慶伢長達5年的溧陽市援通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黃國新常常忙里偷閑地前去康復中心幫老人理發(fā)、刮胡子等,并將老人的護理技巧告知護理員,以便老人能獲得更周到的照顧。深知虞瑤牽掛老人的心情,黃國新每次去看望老人時都會和她視頻通話,讓其掌握老人近況。
看到虞慶伢身體一天天好起來,身在包頭市的虞瑤一家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叔叔虞慶伢在社渚鎮(zhèn)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幫助下得到及時救助的故事,不僅讓我深切體會到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還體會到了基層工作人員心系百姓的溫暖情誼。”虞瑤由衷感嘆。
這封來自千里之外的感謝信,在包頭和溧陽兩座城市之間牽起一道溫暖的愛心線,也譜寫出人間最動人的風景。
記者手記
言短情深,紙短情長。一封感謝信的背后,是虞瑤對社渚鎮(zhèn)基層工作人員用心用情工作的認可、肯定和信任,也是溧陽整體文明水平的彰顯。
溧陽這座大愛之城,從來不缺少愛的暖流;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也從來不吝嗇愛的付出。一顆顆“崇德向善”的種子在這里悄然發(fā)芽、破土、拔節(jié)生長。未來,文明之花必將綻放在溧陽的每個角落。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