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報全媒體訊(首席記者 周茜) 搶占新能源產業(yè)風口,龍頭企業(yè)不斷做大做強。記者從位于武進國家高新區(qū)的理想汽車常州智能制造基地獲悉,今年一季度,該基地共向用戶交付52584臺新車,同比增長65.8%。4月份交付突破2.56萬輛,同比增長516%,再次刷新單月交付紀錄。
強勁交付的背后,是以數字化為基礎的“智”造加速。作為自建工廠,理想常州基地建設之初就把“智”造排在重要位置,產線綜合自動化率達78%。隨著產品矩陣擴充、訂單快速攀升,2019年起,理想汽車自研的Li-MOS制造操作系統(tǒng)在產線逐步應用,讓智能化生產速度更快、精度更高。
理想汽車供給產品開發(fā)團隊負責人萬東鑫告訴記者,這套系統(tǒng)接入生產、物流等大小20多個子系統(tǒng),實現(xiàn)全流程數字化閉環(huán)管理。以生產系統(tǒng)為例,與銷售系統(tǒng)緊密結合,能自動接收銷售端的整車訂單及中長期預測數據,實現(xiàn)自動拆分需求并自動排產,排產計劃達到工位級、精確到秒,執(zhí)行率為100%。同時,自動生成物料采購計劃,指導供應商生產時同步感知零部件生產進度等。
逾百家供應商、超3000個零部件,幾乎每分每秒,都有理想汽車的零部件“在路上”。如何統(tǒng)籌?萬東鑫透露,自研的智慧物流系統(tǒng)為此提供了算法支撐,“人—倉—物數據互聯(lián),是自提還是供應商自送,自提每天需要派多少車輛、裝哪些貨、走什么路徑最優(yōu),全部數據化、自動化。”依靠這套系統(tǒng),零部件的配送效率大幅提升20%,達到85%。
數字化還帶來制造質量的持續(xù)提升。“我們建立了質量預警平臺,將供應商零部件及整車制造過程數據實時采集上傳到云端,每天采集并分析數據超過1億條,通過預警算法提前預測零部件及整車潛在故障。”萬東鑫說,以理想L9焊裝產線為例,焊點總數超過4000個,得益于自研的連山系統(tǒng),所有焊點質量均在線監(jiān)控。企業(yè)還引入先進的AI及設備自動化技術,以系統(tǒng)檢測替代人工質檢,提升效率和精度。去年,有超過10個自動檢測項目在產線完成單場景試點和驗證,今年計劃全面推廣應用。
理想汽車智能制造負責人李斌說,隨著企業(yè)進入快速發(fā)展期,當前,理想汽車把敏捷迭代作為重要任務之一。依托Li-MOS系統(tǒng)的微服務架構,從收到用戶需求,最快2周就能進行一次迭代開發(fā),以“小步快跑”持續(xù)提升用戶體驗。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