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賢想要出巡,他就算是死也要死于馬背上,而不是深宮之中。蕭燕燕知道耶律賢的心愿,她愿意答應(yīng)耶律賢,立馬安排出巡之事。秋捺缽即將到,耶律賢召集眾臣,他知曉此次秋捺缽是他最后一次出巡,韓德讓深知耶律賢如此顛沛的原因,他是想要清除后患,揪出想要效仿黑山之變和祥古山之變的不軌之人。耶律賢身為大遼君主,現(xiàn)如今大遼的一些陳規(guī)陋習(xí)除了耶律賢之外,沒有任何人可以徹底摒除,他不愿意再看到骨肉相爭之苦,禍起蕭墻之痛,他也相信有眾忠臣在,眾人必會保大遼千秋萬代。
蕭燕燕顧念親情骨肉,但喜隱的謀逆之心從未斷絕,耶律賢命斜軫布好兵馬,做好打一場硬仗的準(zhǔn)備。秋捺缽之行,蕭燕燕想帶烏骨里一同去,她生怕烏骨里會受喜隱挑唆闖下禍?zhǔn)�,可她不愿意下旨勉強烏骨里,胡輦知道蕭燕燕的顧慮,她決定去勸說烏骨里,讓烏骨里陪她們同去。不管如何,蕭燕燕都希望三人一生一世都是好姐妹,這份姐妹情永不分斷。
胡輦前來找烏骨里,她勸說烏骨里一同去焦山,烏骨里本不愿意,可胡輦話中有意稱烏骨里若與燕燕打好關(guān)系,來日燕燕極有可能會心軟放喜隱回來。胡輦終歸是不希望看到烏骨里過得不幸福,燕燕是妹妹,烏骨里也是妹妹,烏骨里向來聽胡輦的話,如今胡輦一說,烏骨里心中也有了盼頭,決定一同去焦山。
烏骨里前往焦山,她想讓留禮壽一同去,可留禮壽卻想要留在上京,烏骨里也并未多想,只叮囑留禮壽要好好照顧自己。不曾想,留禮壽在烏骨里走之后便開始了謀逆之事,他集齊府中兵馬,準(zhǔn)備立即攻下上京,打斜軫一個措手不及,屆時再從明州接回喜隱。
留禮壽在上京城中行動,這個消息傳到耶律賢耳中,耶律賢大為生氣,決定不再留喜隱。蕭燕燕為烏骨里向耶律賢求情,耶律賢決定只給喜隱一次機會,若喜隱執(zhí)意再犯錯事,他絕對饒不了喜隱。為了護住留禮壽,燕燕只好將這個消息告訴胡輦,她讓胡輦先帶烏骨里回上京,早些勸降留禮壽,這些也許能保留禮壽一命。
留禮壽天真地率人攻進皇宮,他準(zhǔn)備先占據(jù)王宮,再讓朝中文武大臣臣服于他,繼而接喜隱回京登基。待留禮壽進入城中之時,斜軫命人困住留禮壽,也從祖州帶回喜隱,他讓二人速速受降,他們能饒二人一命。留禮壽心高氣傲,他不肯受降,反率為數(shù)不多的人馬準(zhǔn)備和斜軫拼命,斜軫立于城墻上命人放箭,他受燕燕之命本無意取留禮壽性命,只為逼他下馬,可亂箭之中留禮壽還是中箭,喜隱見留禮壽受傷,他發(fā)狠地跟士兵拼了起來,父子二人頑頑反抗,最終死于亂箭之中。
傾盆大雨一直不斷沖刷著血跡,喜隱與留禮壽終是為他們的野心付出代價,烏骨里與胡輦策馬趕到之時還是遲了一步,喜隱護著留禮壽死于亂箭之中,烏骨里哭著來到喜隱身邊,看著眼前的父子二人,烏骨里泣不成聲。臨終前,喜隱稱自己對不起烏骨里,是他害了留禮壽,害了這個家。
耶律賢當(dāng)著文武眾臣的命將皇位傳授給梁王梁緒,由蕭燕燕代為執(zhí)政。之后,耶律賢單獨留下了梁王、韓德讓和蕭燕燕,耶律賢將為君之道告訴梁王,而韓德讓是他與燕燕此生最信任之人,梁王尊重韓德讓需要像尊重他一樣,從今往后需要以誠相待,絕不可以辜負半分,他相信梁王定能夠成為一代明君。梁王離開后,蕭燕燕緊握住了耶律賢的手,她落下淚水,耶律賢不希望看到燕燕的淚水,他望著一旁的韓德讓,稱他曾經(jīng)為了一己私欲強行將燕燕留在身邊,是他辜負了二人,二人卻從來都沒有辜負過他,大遼能有今天,他深謝二人。韓德讓早已經(jīng)放下了當(dāng)年的事情,他向耶律賢保證他定會好好輔佐少主。大遼接下來將面臨隆緒年幼,皇后新寡的局面,耶律賢將燕燕與隆緒托付給韓德讓,他也希望燕燕在他走之后能一切從心。話落,耶律賢將燕燕的手交給韓德讓,也閉上了雙眼,結(jié)束了他這一生。
乾亨四年,遼景宗耶律賢病死于云州焦山,終年三十五歲。同年,梁王耶律隆緒即位,改元統(tǒng)和,廟號遼圣宗。燕王府,韓匡嗣躺在床上,他如今大限已至,韓夫人一直陪在韓匡嗣身邊,二人剛得知了主上賓天的消息,韓匡嗣讓韓夫人將他逝去的消息等德讓回府再告訴他,此時德讓必是有在重事在身,他韓匡嗣時逢明君,一生追隨無愿無悔,只愿與耶律賢殊途同伴。
焦山,蕭燕燕與隆緒同登朝堂,隆緒坐于帝位,燕燕輔政坐于一旁。眾臣正欲朝拜時,蜀王耶律道隱卻反對幼主繼位,大遼向來沒有幼主繼位之先例,他認為皇帝之位應(yīng)該交于有能力之人來坐,梁王太小,坐不了這帝王之位。一時間朝堂內(nèi)議論紛紛,蕭燕燕早就料到了會有親王不服,韓德讓也在這時率兵來至朝堂,他率眾臣恭迎新君登基,耶律道隱一行人縱然不服,也只能跪地恭迎新君登基。
上京城,蕭燕燕看著契丹地理之圖,告訴韓德讓,南朝君主勢必會有異動。韓德讓認為南主異動至少是一年半載之后,如今大遼最難承受的并非外憂,而是內(nèi)患。二人商議之時,韓德讓得知了自己父親歸天的消息,蕭燕燕沒料到會如此突然,韓匡嗣同主歸天,他的忠誠之心無人可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