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的王女士(化名)10年前就出現了外陰瘙癢、紅腫,在當地醫(yī)院診斷過“慢性外陰炎”“外陰濕疹”,使用過各種藥膏治療后仍然會有反復。而近2年,明明已經絕經的她,內褲上又出現了血絲,外陰局部的皮膚也變得粗糙、凸起、質硬。
王女士頓感不妙,趕緊到醫(yī)院就診。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
手術困難重重
王女士來到當地醫(yī)院檢查,病理提示“鱗狀上皮增生過度不全角化,局部鱗狀上皮輕度異型增生,局部表面見炎性滲出物”,依然被診斷為“外陰濕疹”,予以“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乳膏治療3個月,瘙癢仍然沒有明顯改善,而且外陰的腫塊越長越大。
為了得到更好的治療,她趕緊找到了浙大二院婦科張偉江副主任醫(yī)師。檢查后,醫(yī)生發(fā)現她外陰長著3-4cm的腫塊,已有初步判斷,決定再次活檢,結果確診為外陰癌。王女士猶如晴天霹靂,復診時還摔傷了膝蓋。張偉江安慰她說:“外陰鱗狀細胞癌Ib期,治愈率較高,PET-CT沒有提示轉移,我們盡早給你手術”。
但準備手術期間,醫(yī)生發(fā)現王女士患有2型糖尿病,容易造成術后傷口不愈合;而且她還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史10年,圍手術期可能還會出現下肢靜脈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腦出血等并發(fā)癥,危及生命。
婦科手術團隊立刻請來內分泌科、放射科、整形科、麻醉科會診,為王女士制定了手術和治療方案。手術團隊精雕細琢,歷時3個多小時成功實施手術。
術后一周,王女士順利拔除了兩側的引流管,康復出院。
該病多發(fā)絕經后女性
使用網紅外陰護理產品需謹慎
據悉,在眾多癌種中,外陰癌是一種少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占所有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2%-5%,多發(fā)生于絕經后婦女。腫瘤可發(fā)生于外陰的皮膚、黏膜及其附件組織。
和其他癌癥一樣,外陰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醫(yī)生分析可能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有關�!�40%-60%的外陰癌及90%的外陰癌前病變與HPV感染相關,特別是年輕女性,以HPV16、33、6、18、31等感染較多見,其中16型感染超過50%,因此,女性應尤為注重兩癌的篩查�!� 張偉江表示,外陰癌也與慢性非瘤性皮膚黏膜病變相關,如外陰鱗狀上皮增生和硬化性苔蘚,其發(fā)展為外陰癌的危險為5%-10%;淋巴肉芽腫、尖銳濕疣、淋病、梅毒等性傳播性疾病及性衛(wèi)生不良亦可能與發(fā)病相關。
張偉江表示,很多女性以為外陰癢就是婦科炎癥,確實各種類型的陰道炎,不僅瘙癢,還會引發(fā)疼痛感、灼熱感。但值得注意的是,外陰癌早期患者出現持續(xù)性瘙癢時,用藥后偶有緩解,但會反復發(fā)作,還會伴隨分泌物增多引發(fā)破潰的問題。如果合并出現多種癥狀且多次復發(fā),則說明不單只是炎癥反應,還應及時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醫(yī)生還表示,網紅外陰護理產品需警惕。上述患者王女士使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乳膏治療,卻忽視了說明書中“腫瘤性疾病禁用”,該生長因子有促進腫瘤生長、增殖、轉移的作用。因此當女性已經出現外陰瘙癢、腫塊、出血等癥狀時,應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醫(yī),千萬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自行網絡購買護理產品,把小病拖成大病。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