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新的瀝青路面、干凈整潔的人行道板、清爽亮麗的天際線……經過9個月的“精雕細琢”,縣前西街煥新亮相。比原計劃提前整整1個月完工并恢復通行。
運行超26年的縣前西街,由于地處中心城區(qū),兩側居民區(qū)、學校、商鋪眾多,人流量、車流量很大,“長期服役”后出現(xiàn)瀝青龜裂、人行道板磨損、地下管網“病害”等問題。據介紹,改造西起春申路,東至解放西路,全長約920米。“大到優(yōu)化道路線形、多桿合一、交通附屬設施升級,小至人行道面層鋪裝、個性化樹池篦子等,此次改造助力縣前西街‘顏值升級’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為市民提供舒適安全、平穩(wěn)美觀的出行體驗。”無錫市市政設施管理中心的馬立博說。
昨天上午,縣前西街車水馬龍、熱鬧非凡。走在人行道上,鋪裝平整的花崗巖石材看起來美觀大氣,抬頭張望,密密麻麻的“蜘蛛網”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能凈化城市天際線的合桿合箱。“把原先分散凌亂的路燈、交通設施桿件‘多桿合一’,合桿率達35%,能有效提升道路美觀度。”馬立博介紹,沿路新栽種的高桿紫薇、隔離花壇里粉粉嫩嫩的花朵進一步提升道路綠化效果,扮靚街區(qū)空間。
“以前過馬路總是瞻前顧后,全新的交通設施讓我更有出行安全感。”市民劉先生說。降低出行風險,縣前西街交出一份“高分答卷”:行人和非機動車穿越馬路需經過中央安全島,通過“Z”字形二次過街降低非機動車過街車速,減少事故風險。一旁的太陽能閃光警示樁、巴登堡紋標線、立體減速標記和反光道釘可促使駕駛員主動降低車速,時刻為行人夜間過街“保駕護航”。
建設年代久遠、排水能力較差,是中心城區(qū)道路的“通病”。借道路品質提升契機,市政部門在公交車站這樣的易積水點設置了長條形的雨水溝和聯(lián)合式雨水口,雨水順著溝道快速流動,并迅速進入城市排水系統(tǒng),可避免雨天行人等車“被濺一身水”的尷尬局面。
從市市政和園林局獲悉,除縣前西街,今年我市還將完成永樂路(建筑路)的改造提升,廣瑞路、青祁路品質提升項目在保證安全施工的基礎上加速建設,爭取早日以嶄新面貌與市民見面。(姚程玉 圖文報道)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