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老街點位視頻預案完成。”“收到!”梳理城市管理重點保障點位清單、完成預案……臨近“五一”假期,在無錫市城市管理局11樓的城市管理監(jiān)督指揮中心,“智慧城管”青年突擊隊正在加班加點,他們關注著694個精細化管理單元,利用智能識別、物聯網聯動等技術,年均解決超百萬個城市環(huán)境問題。更聰明的智慧城管讓城市管理更精細化,也讓市民的生活更舒適。
AI算法識別暴露垃圾
在無錫市城管監(jiān)督指揮中心,畢業(yè)于計算機專業(yè)的王美玉專門負責處理平臺建設的技術難題,并與第三方公司溝通,建立更適合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算法技術。工作時的王美玉時不時扶一下眼鏡,但眼睛總是緊緊盯著屏幕。“算法是通用的,但在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實際操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同的問題,比如,以前的算法不夠聰明,會將過馬路的人群識別成亂扔垃圾,因此需要開發(fā)更適合無錫市的算法。”王美玉一邊學習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內容,一邊調整已有算法,優(yōu)化識別能力,提升準確度。目前,城管監(jiān)督指揮中心擁有了根據實際情況改進的算法模型,實現對暴露垃圾、店外經營、游商等18類問題自動預警,識別準確率達95.07%。
科技賦能城市“智”理
4月26日早上7點左右,在錫山區(qū)東亭街道明泉社區(qū)柏木橋路附近出現一處機動車游商,智能識別系統(tǒng)立刻將這一情況推送至運管服平臺指揮協調系統(tǒng),內勤人員收到后核實確認并第一時間下派至屬地,工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于8時左右完成處置。如此清晰明了的工作模式,背后是可移動式太陽能物聯網智能識別系統(tǒng)的功勞。
在11樓的監(jiān)控大廳值完夜班,指揮科的丁之仰又趕緊回到3樓工作室,對接假期間的重點保障清單。“點位目前梳理出72個,還在新增,在重點公園景區(qū)、商業(yè)綜合體、農貿市場都有。”每逢節(jié)假日,或遇上惡劣天氣、重要保障工作等,都是丁之仰和同事們最忙的時候,大家一起提前部署預案,通過指揮調度工作平臺,即時處置突發(fā)問題。1998年出生的丁之仰上大學時是學金融的,2020年大學畢業(yè)后,他加入了市城管監(jiān)督指揮中心,成了城市管理方面的“技術大咖”。
以丁之仰為主的3名青年骨干組成工作專班,與技術人員、屬地溝通聯絡,2年內在全市安裝完成665路可移動式太陽能物聯網智能識別系統(tǒng)。這套自動化系統(tǒng)改變了以往人員定期巡查、定點蹲守的傳統(tǒng)管理模式,智能化系統(tǒng)解放人力的同時,處置問題的效率反而更高。
�。ㄓ浾� 張穎/文、攝)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