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工作中的劉昌永 王軍 攝
春節(jié)期間的虹橋商務區(qū),人流依舊熙熙攘攘。這里有著樓宇林立、全年無休的商務區(qū),也有著鏈接全國、通達全市的交通樞紐,是許多人在上海追逐夢想的地方。早晨7點,劉昌永準時抵達虹橋匯,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在“哈啰騎行”的五年里,這已是他連續(xù)第三個“不回家的春節(jié)”。
跟隨劉永昌騎行,查看虹橋商務區(qū)里由他管理的21個共享單車停放點,記者一路雖只是“走馬觀花”,但早已累得氣喘吁吁。而劉永昌每經(jīng)過一個停放點,還要拎起一輛輛三四十斤重的單車“體檢”,確保每輛車剎車安全、外表整潔、擺放齊整。這樣的巡查,劉永昌每天至少要跑上兩圈,1100輛單車,車把一天至少要捏上兩遍。日復一日,劉永昌的雙手青筋暴出,掌心長滿了老繭。而他的指甲又厚又黃,已“修煉”成了清除車身小廣告的“最強神器”。
檢修、擺車、拍照、上傳……劉永昌冒酷暑頂嚴寒風雨無阻,用他的話來說:看著大家能騎上安安全全、干干凈凈的單車,自己的心里就踏實了。
心語
我今年54歲,是一名共享單車運維管理員。5年前,當我來到虹橋商務區(qū)時,隨處看到的是一幢幢新建的寫字樓,遇到的是一張張年輕的面孔。這里的每一天都是那樣的風風火火,每一個人都是那樣充滿活力,讓我這個“半老頭子”也是渾身來勁,只要肯吃苦只要肯拼搏,生活就有希望幸福就有盼頭。
平日里,虹橋商務區(qū)有4個單車管理員,日常工作就是確保單車的干凈、整潔和安全。這些年,共享單車已成為許多人出行的主要選擇之一,車輛的管理更是尤為重要。剛剛上崗的時候,街道負責人就告訴我,商務區(qū)里有5萬名白領,共享單車是他們通勤的第一選擇,運維管理員的責任就是保障便捷、守護安全、確保有序,每一個細微處都必須體現(xiàn)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我們公司在虹橋商務區(qū)有42個停放點,日常投放的共享單車有2200輛,是根據(jù)后臺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用戶需求得出的。我們每天早上7點干到下午4點,春節(jié)期間雖然只有兩個人在崗,車輛投放也會減少1000輛,但每道程序和每個步驟卻“一個都不能少”。每人每天要在21個站點間來回巡邏,不僅要擺放好每輛車,還要看鏈條、捏剎車、查上鎖,讓每輛車都能穩(wěn)穩(wěn)地“騎出去”。
如今,有了“藍牙道釘電子圍欄”的“高科技”加持,共享單車的亂停放少了很多,但車身上的小廣告卻多了不少。于是,清除“牛皮癬”成了最最吃重的活。盡管公司提供了勞防手套,但撕小廣告時,為了能吃上勁,就不得不脫去手套,直接接觸除膠劑和小廣告上的背膠,耗時費力還十分傷手。巡邏一個來回3個多小時,一半的時間都要花費在這上面。好在相關部門和公司已經(jīng)動腦筋想對策,大家齊心協(xié)力,這樣的問題新的一年一定會有辦法解決的。
我不善與人打交道,但每一次在埋頭干活時,都會經(jīng)常聽到身邊傳來“謝謝”和“辛苦”,看著那一張張臉上都掛著滿意的微笑,我的心里就熱乎乎的。我現(xiàn)在每天打兩份工,下班后就去送外賣,一個月能掙1萬多元�,F(xiàn)在,我的兒子也來上海打拼了,我時常以我的“吃苦耐勞”告訴他:付出總有回報,拼搏總有希望。
新愿
新的一年里,我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天。愿每一位騎著單車去追尋夢想的年輕人都能心想事成,找到屬于自己的精彩,擁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新民晚報記者 王軍 采訪實錄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