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海琴 李璞
4月的麥田一片青翠,正是冬小麥拔節(jié)生長的關鍵時期。南京市高淳區(qū)東壩鎮(zhèn)青楓村麥田上空,無人機噴灑著農藥呼嘯穿行,所到之處,田野里旋起綠色的麥浪。
中國民航局發(fā)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有超126.7萬架無人機,同比增長約32%,而持有無人機駕照的人員數量為19.4萬。業(yè)內分析認為,我國低空經濟蘊藏萬億級市場。
麥田的低空早已熱鬧起來。截至2023年,全國植保無人機保有量20余萬架,作業(yè)面積約21.3億畝次。其中,江蘇的植保無人機占全國十分之一,保有量在2萬架左右。眼下,正是飛手最忙的季節(jié)。
月薪9000元,
00后大學生農村做飛手
起飛、噴灑、降落、加藥、再起飛……早晨7點,天氣微涼,23歲的大學生飛手陸軍和楊麒麟已經站在青楓村麥田里開始了飛防作業(yè)。
無人機以兩分鐘一畝地的速度飛馳。陸軍自豪地說,自己飛防的技術已經“爐火純青”,“飛機要飛得穩(wěn),要保持2米到2.5米的高度。作物長得不太好的地方,要多停留一會兒,作物長得茁壯的地方,要快速飛過去。飛行中還要根據風向進行調整,保證農藥能夠均勻飄到葉面上�!�
楊麒麟來自山東農村,比陸軍靦腆許多。在他的記憶中,給一畝地灑農藥,家里要4個人背著藥箱忙半天,現在用無人機只需1個人2分鐘,“速度提高了一百倍!”
陸軍和楊麒麟都是南京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專業(yè)的學生,去年7月,他們有6名同學來到高淳區(qū)陳福明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實習,主要工作就是用無人機給農作物施肥、灑藥。工作太辛苦,很快就走了2人,剩下4人堅守,每人月薪9000元,包吃包住,到7月一年實習期滿,可留下工作,工資再議。
招聘大學生來農場做飛手,是合作社總經理陳蓉的想法。這位出生于1994年的姑娘,大學畢業(yè)后原本在城里工作。2019年,在高淳老家搞農業(yè)的父親陳福明承包了1800畝地,并購買了一架無人植保機,因為缺人管理,便把女兒女婿全都叫回家,一起幫忙經營農業(yè)合作社。
這些大學生飛手的師傅,是陳蓉的丈夫諸良。2019年,諸良成了高淳區(qū)第一代飛手。而在此之前,諸良原本在美發(fā)店上班,甚至連小麥和韭菜都分不清。
諸良回想自己剛開始執(zhí)飛的時候,那真是“人在囧田”:“無人機掛在電線上好幾次,需要三五個人搭架子才能取下來!”因為怕“炸機”,他剛開始操作時不敢關閉避障功能,邊角地塊農藥噴灑不到,地面上必須再配人背著藥筒補噴�!艾F在的無人機已經更新了五六代了,操作越來越智能,新手‘炸機’的情況少多了�!弊鳛榈谝淮w手,諸良的技術到現在還是遙遙領先,在丘陵地帶一天可以飛1200畝。
年輕的“新農人”加入后,陳福明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也越做越大,土地從1800畝到3200畝,一直到現在擴大到了1.2萬畝。走在田埂上,剛剛邁入30歲門檻的陳蓉望著遠方,豪邁地跟記者說:“目力所及,都是我的麥田!”
科技種田,
職業(yè)飛手越來越受歡迎
2024年的春天,低空經濟成為一個熱門詞。
“隨著農業(yè)無人機的普及,我們的產品效率相比往年翻了十倍不止,我們有信心未來年銷量可以達十幾萬臺�!蓖毓ィ暇C器人有限公司CEO張羽介紹。該公司以“提升低空生產力”為愿景,有農業(yè)無人機、巡檢無人機、物流無人機等多條業(yè)務線,目前生產線上國內外農業(yè)無人機訂單已經排到了7月份。去年底剛推出的“豐鵬600”是行業(yè)內首款60kg級的農業(yè)無人飛機,適合大地塊、高效率作業(yè),一經推出就受到追捧。據悉,中國的農業(yè)無人機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拓攻已在東南亞、拉美、歐洲的許多國家建立了完整的銷售網絡和服務體系。
科技種田,越種越甜。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成!今天我們來打點藥,不是小麥,而是西藍花……看,甩尾降落!一個漂亮的甩尾!”4月7日,鹽城市響水縣的顧小成飛防作業(yè)結束后,立即在抖音里發(fā)布了這條動態(tài)。
今年42歲的顧小成,抖音賬號里自稱為“蘇北飛防第一人”。2019年底,他看到了植保無人機在農業(yè)上的廣闊前景,便關閉了自己在城里的廣告公司,回到響水老家,成立了惠飛現代農業(yè)合作社,專注于飛防作業(yè)。目前,他招聘了5名專職飛手,還有十幾名兼職員工,專門開展無人機打藥、撒肥、播種,“主要在蘇北作業(yè),周圍單子很多,大家越來越接受無人機飛防作業(yè)�!�
跟傳統(tǒng)植保相比,無人機優(yōu)勢盡顯,精準、高效、智能、便于攜帶,一架植保無人機的工作效率相當于60個勞動力。這幾年,植保無人機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已形成規(guī)模化應用。像顧小成這樣的專業(yè)“飛手”僅在抖音短視頻平臺上,就有上萬個,收入也相對可觀。
隨著植保無人機的推廣,飛防作業(yè)的缺點也開始顯露。有的飛手只會“飛”,不懂農事,農藥灑得不對,莊稼病蟲害高發(fā);有的飛手,對地況不熟悉,高空噴灑的農藥被刮到附近的養(yǎng)殖場,造成了損害。對此,江蘇省農機推廣站副站長張璐表示,為科技種田保駕護航,江蘇農業(yè)部門正在布局“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帶動更多的農戶全程機械化作業(yè),促進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
寶應飛手朱晅告訴記者,就像專業(yè)麥客一樣,現在很多職業(yè)飛手組團全國飛防,“還有的飛手一人一車拉著一架無人機,來安徽、江蘇飛防作業(yè)呢!”飛手的收入如何?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飛防打藥收費每畝地4—5元,施肥每畝地13元左右,植保無人機價格在6萬元左右,還有政府購機補貼,去掉電池損耗和油費等,大約植保飛防1萬畝后可以把買飛機的錢賺回來。而一般的飛手,每年的飛防量在3萬畝以上,“一個飛手好好干,一年賺10萬—20萬元很正常�!�
4月到5月,是冬小麥植保的旺季,顧小成和他的飛手們最近忙得團團轉,4月7日晚上10點記者聯系他時,他還在田里作業(yè)飛防噴灑農藥,“農時不等人,晚上氣溫低一些,藥物揮發(fā)少,所以最近都在通宵忙!”
關鍵要經驗足、肯吃苦,
還要耐得住孤獨
智能植保無人機操作門檻并不高,經過培訓即可上崗,關鍵要經驗足、肯吃苦。70歲的爺爺,頭發(fā)花白的奶奶,50歲的阿姨,20歲的小哥哥小姐姐……越來越多普通人加入飛手的行列,他們不僅傳播了科技種田的理念,也為周圍農戶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對于陸軍和楊麒麟來說,知識源于學校的專業(yè)培養(yǎng)。他們在學校學過無人機相關編程、組裝、調試等各種理論知識,進行過航拍、測繪、植保等專業(yè)實踐。相比起科班出身的00后飛手,80后的顧小成和90后的諸良都是“半路出家”,在做飛手前,他們都在無人機培訓機構進行了短期的學習。
炸機,暴曬,一站一天……飛手必須能吃苦,還要耐得住孤獨。
剛開始操作無人機的飛手,不管如何小心翼翼,都可能會“炸機”。植保無人機飛行高度低,空中環(huán)境復雜,飛手操作不熟練時,飛機容易撞到電線等障礙物,“飛機突然從空中掉下來,聲音很大,揚起一片塵土,零件摔得粉碎,挺嚇人的�!碧岬秸C時的感受,許多飛手都表示“嚇懵了”“心有余悸”,唯獨陸軍不一樣,他說:“不炸學不會�!标惾卦u價:“這些年輕孩子不會因為炸了機就不敢飛,他們有沖勁,膽子大�!�
春耕備耕的時候,飛手們需要“日出而作”,5點多就要起床,這對于00后“起床困難戶”來說,是不小的挑戰(zhàn)。不過,挑戰(zhàn)更大的是身處農村的孤獨�!吧缗!标戃妼ξ磥磉在糾結,一方面覺得做飛手收入確實高,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同學有的去了傳媒公司,有的去了劇組,“他們的生活比我們豐富太多了,我也想能不能去劇組,到大千世界去闖一闖!”身在高淳工作的楊麒麟,很難經常和在市中心工作的女朋友見面,但他想清楚了,畢業(yè)后先留在合作社,“掙點錢,再看能不能去南京市區(qū)工作”。
“之前創(chuàng)業(yè)失敗了,想回農村飛出自己的好日子。”背負著破釜沉舟后的生存壓力,顧小成不僅創(chuàng)辦了合作社,還成為了一位自媒體達人,專門科普植保無人機的操作方法,他的賬號有2.7萬粉絲,每條視頻都有好幾百點贊。顧小成說,這幾天有網友和他約了線下交流:“我也可以幫助到很多人,這讓我感到特別快樂�!�
很長時間里,陳福明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都只有諸良一個飛手,忙的時候一年飛了5萬多畝地。在陽光的暴曬下,原本白凈的他曬得黝黑,直到現在也沒有恢復原來的膚色。他們一家產業(yè)越做越大,今年準備再去競拍2000畝標準化農田,還將計劃創(chuàng)建無人化示范農場,帶領周圍農戶一起科技種田。
“我覺得飛無人機的時候,特別自由。”夕陽西下,諸良坐在田埂上笑著對記者說。
點·評
鄉(xiāng)野低空,“新農人”的新天地
□ 楊 麗
四月,農田里的低空越來越熱鬧。從傳統(tǒng)的人工背壺打藥、拖拉機撒藥,到如今植保無人機的“起飛”,鄉(xiāng)村振興迎來新的圖景。
與傳統(tǒng)的植保作業(yè)相比,植保無人機效率高、撒藥均勻,更安全也更節(jié)約,在農業(yè)領域越來越受歡迎。植保無人機催生的新職業(yè)——無人機飛手讓一批有志于在農業(yè)領域拼搏的年輕人有了施展抱負的新曠野。當我們討論未來“誰來種地”時,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已經明了:手持新農具的“新農人”。許多會技術、懂經營、有兩把“刷子”的“新農人”正在成為“興農人”。
新技術開啟新場景,也帶來新機遇新職業(yè)。低空經濟“騰空而起”,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打開了新的就業(yè)方向,為廣大青年提供了施展才華、實現人生價值的廣闊天地。無論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前沿陣地,還是鄉(xiāng)村振興的廣袤鄉(xiāng)野,都是廣大青年“起飛”的舞臺。鄉(xiāng)野的低空,同樣大有可為。正是看準農業(yè)生產向規(guī)�;�、機械化、科技化轉變的機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鄉(xiāng)野田頭“起飛”。
農時不等人,機遇不等人。新技術描摹的新場景,呼喚更多青年多思考、多實踐,將“科幻場景”盡快變?yōu)椤懊篮矛F實”。廣大青年要抓住機遇、埋頭苦干,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將青春汗水揮灑在廣袤大地,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無限可能,共同繪就美麗鄉(xiāng)村的生動畫卷。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