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漢文化景區(qū)劉邦塑像廣場,民眾趕來拜月,同享漢文化傳承。 高剛 攝
中新網徐州9月11日電 (記者 朱志庚)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曲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中秋》拉開了中秋拜月儀式的序幕。9月10日晚上,“國潮漢風,快哉徐州”2022中秋拜月儀式在江蘇省徐州市漢文化景區(qū)劉邦塑像廣場舉行。
又是中秋月圓夜,民眾齊聚徐州漢文化景區(qū)劉邦塑像廣場舉行拜月儀式,展現(xiàn)“整我莪冠,扶我霓裳,泱泱華夏,禮儀之邦”的傳統(tǒng)。拜月儀式在10位漢服青年旌旗手的引領下,10位妙齡少女執(zhí)提月燈徐行入場。流程主要有漢鼓開禮、擺貢、燃香、祝月、獻禮、拜月等傳統(tǒng)儀式嗎,再現(xiàn)了兩漢時期拜月的盛況。
拜月儀式禮成后,主祭、從祭、贊禮、執(zhí)事等人員在漢式案幾前入座,品月餅,飲美酒,慶團圓。在月光皎潔的夜色里,眾多拜月人士一起吹晚風、賞明月,和家人朋友一起共享,看月亮慢慢爬上來。
月光宴會中還有投壺、猜燈謎、品美酒,漢服游園、拍攝月亮剪影造型等多種活動穿插其間。天上一個月亮,地下一個“月亮”。地上是月亮剪影,民眾可以在人造月宮前拍照打卡。天上地下兩個月亮交相輝映,令現(xiàn)場觀眾嘆為觀止。
兩漢文化看徐州。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誕育龍興之地,是兩漢文化的發(fā)源地。此次拜月儀式由徐州知名的漢文化活動推廣者馮鵬飛先生擔綱演繹,他的學生們與其一起精彩呈現(xiàn)出漢代拜月盛況。據(jù)馮鵬飛介紹,中秋拜月的特點就是通過穿漢服行漢禮拜月。人們不斷通過各種各樣的兩漢傳統(tǒng)文化活動,來提升城市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完)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