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距離春節(jié)還有不到兩周的時間,杭州天氣有些陰冷,雨水不斷,但西溪濕地國家公園燈彩閃爍,熱鬧非凡。走在古色古香的石板路旁,一座巨大的“燈山”十分惹人注目,游客們甚至偶爾能看見幾十位穿著漢服的少年,或背著竹簍或舉著魚燈在石橋上穿行,讓人感覺仿佛穿越回到了南宋。
那座巨大的“燈山”是宋時的鰲山燈棚,國風博主、“西湖送花娘”陳喜悅在這里耗時近一個月,在這里搭建完成了只存在于古文、古畫中的鰲山燈棚。
為了完成這座鰲山燈棚
耗時1個月熬了一周大夜
鰲山燈棚是什么?從現(xiàn)存歷史文獻來看,“鰲山燈”最早出現(xiàn)于北宋時期,又稱“燈山”“彩山”,其具體形制是在竹、木搭建起高大的燈棚骨架上縛扎彩色絲綢、懸掛千百盞花燈,并繪制各種神仙圖像,堆疊成形似“巨鰲戴山”的高大燈棚。
“大概兩個多月前就有了初步的想法!标愊矏偨榻B,為了能更好地展現(xiàn)南宋時期“燈市”繁華景象和氛圍,她還找到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年輕朋友一起合作完成設計圖。
這個過程并不簡單,她們不斷地查閱《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閘口盤車圖》《清明上河圖》等史料、古畫,從中尋找可用的元素。“遇到拿不準的地方,我們還去請教了北大歷史系教授趙冬梅老師!
比如,鰲山燈棚的頂部是宋代典型的“十字歇山頂”結(jié)構(gòu),源于“仙山奇境”的建筑;十二生肖造型裝飾則參考了經(jīng)典宋畫中的造型,它們或“斗茶”或“奏樂”或“潑墨揮毫”或“肩挑萬物”,生動可愛……
而為了能夠在制作上盡可能接近和還原鰲山燈棚,陳喜悅專門找到手工藝人,手工用竹子做成龍燈骨架,貼布或糊上油紙,做成了一長條龍燈。
“它真的凝結(jié)了我們好多人的心血,為此我們在西溪濕地熬了一周的大夜,手工趕制!睋(jù)陳喜悅介紹,這座鰲山燈棚80%是純手工制作而成的。
“農(nóng)歷新春將至,鰲山燈棚正是古人在新春佳節(jié)寄托美好祝愿的‘燈山’,希望我的這件作品能讓更多人也了解到傳統(tǒng)燈彩的魅力。”陳喜悅希望春節(jié)、元宵假期,橙柿互動的朋友們也可以前去西溪濕地感受南宋時的新春氛圍。
召集40名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拍攝龍年賀歲片
劇組道具老師都愛上了漢服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鰲山燈棚終于趕在小年之前制作完成,陳喜悅和她的朋友們馬不停蹄地開始進行龍年賀歲片的拍攝。
拍攝當天天氣陰冷,但幸好沒有下雨,F(xiàn)場演員大約有40人,每個人都穿上了精美的漢服,做上了精致的發(fā)型,從頭到腳非?季。對于一條個人拍攝制作的影片來說,算得上是大陣仗了。
晚上8點左右,現(xiàn)場正在拍攝燈會舞龍表演的大場面,需要所有人零失誤的配合。沒想到演員們踩在濕滑的石板路上,手中分別舉著龍珠、龍頭、龍身燈彩以及巨型魚龍燈,進行了5次彩排后,實拍了2遍就得到了很好的畫面。
少女舉著龍珠引著由組成的“龍”從石橋的另一頭來到街上,龍頭因石橋的坡度忽隱忽現(xiàn)。兩只巨大的魚龍燈在鰲山燈棚中穿梭,大家舉著各自的兔子燈、魚燈、竹藤燈在路邊圍觀、叫好……
“好!非常完美!”隨著導演的喊cut,現(xiàn)場響起了此起彼伏的歡呼和尖叫聲。那一刻,陳喜悅仿佛看到了《東京夢華錄》中“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所描繪的盛景。
“我們現(xiàn)場的演員大部分都是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一天下來拍攝時長將近12小時,天氣這么冷,大家穿得都很單薄,但沒有一個人抱怨!标愊矏偤芨兄x每一位小伙伴對此的付出。
“在拍攝的過程中,現(xiàn)場還有兩名道具老師對我們的服裝、道具很感興趣,他們還說也想體驗一下穿上漢服、做上發(fā)髻的感覺!标愊矏偤芨吲d,可以通過自己讓更多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興趣。
“國風新青年”將愛好發(fā)展成事業(yè)
將傳統(tǒng)文化的美“反哺”給上一輩
趁著寒假的空閑,陳喜悅的父親也從江蘇老家來到了杭州,這是他第二次來到喜悅的工作現(xiàn)場。
身為一名美術老師,陳父對顏料、畫筆熟悉不過,但平時極少接觸手工藝制作,這次卻在現(xiàn)場幫喜悅手工制作道具,手指上的舊傷口還沒愈合,又被割開了新傷口。
“沒想到她是真的這么認真這么辛苦地在做這些。”提起喜悅,陳父的語氣里都是心疼,“我當然是義不容辭地要來支持她!
“沒想到一群年輕人能做出這么精美、熱鬧的場景!迸臄z現(xiàn)場的畫面也給陳父帶去了深深的震撼。
大二寒假,喜悅曾經(jīng)從學校圖書館帶回一本跟敦煌壁畫有關的畫冊。陳父在幫喜悅一頁一頁掃描的過程中,被敦煌壁畫的色彩深深吸引,開始深入挖掘中國傳統(tǒng)美術中的美,并且和喜悅一起愛上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
陳父非常慶幸喜悅遵從內(nèi)心選擇了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yè),并按照自己熱愛的方向走了下去。“喜悅生在一個很好的時代,在杭州這座包容的城市中滋養(yǎng)自己的愛好,在這里落地生根,她也是非常幸運的!
阿璽制作漢服回贈聽障女孩、白川身穿漢服走上國外的大街……近年來,浙江有越來越多像陳喜悅一樣的95后、00后投身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相關創(chuàng)作中,把自己的愛好發(fā)展成了事業(yè)。他們通過自己的作品和行為,向世界展現(xiàn)出強大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