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我們在地球的另一端,仍能感覺到彼此的聯(lián)系,這正是文化交流的意義
83個國家的84位藝術家描繪“我眼中的中國”
作為“良渚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藝匯絲路——訪華采風作品展”昨天在良渚開展。
11月24日,為期一周的“藝匯絲路”訪華采風活動啟動,來自83個國家的84位藝術家從“良渚古城”出發(fā),尋訪杭州、紹興、湖州等地,探索五千年良渚文明的燦爛輝煌,感受“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的無限魅力,體味杭州在歷史與現實交相輝映中的獨特韻味,見證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各國藝術家從中國藝術中獲得靈感與啟發(fā),并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藝術語言,將所見所感、所思所悟轉化為多元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實驗。從具象繪畫到抽象表達,從視覺直觀到文化想象,藝術家們在“文明探源”“綠水青山”“人文勝境”中,共繪文明互鑒的時代畫卷。
本次作品展將持續(xù)到2024年1月2日
開放時間:9:30-17:00(周一閉館,16:30后停止進館)
展覽地點:余杭區(qū)夢棲小鎮(zhèn)北區(qū)7號樓
1.新加坡藝術家林仰章作品《無題》 來良渚之前,我所知的良渚文化,只有玉器所代表的一方面。來到良渚后我才知道,良渚文化原來有一個很完整的體系。 一路上所見的蘆葦、銀杏以及富春江的山水,都對我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將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技巧與油畫相融,讓中西方文化在畫布上相碰撞,描繪了一幅我心中的“綠水青山”。
2.科特迪瓦藝術家莫合·欸布斯·庫塞·瑪蒂爾德作品《良渚之光》 文化和藝術沒有國界、沒有語言障礙,屬于全世界的人民。參觀良渚古城遺址時,燦爛的良渚文化給了我創(chuàng)作靈感。 我通過這幅畫來表達我跟中國文化的相遇,“良渚之光”就是我在這次相遇中所感受到的。
3.烏干達藝術家RUGANZU BRUNO .T作品《人間天堂》《我與你》《姜家山》 在采風活動中,我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聯(lián)系?吹搅酥袊耸侨绾巫鹬赝恋、空氣和水的,所有這些,都是人類的一部分。這是一種亞洲的哲學。 在《我與你》這幅作品中,我就表達了“我們”的意思,那就是沒有你就沒有我,沒有我就沒有你。我們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
4.德國藝術家TANJA HEHMANN作品《M12號墓》 之所以選擇墳墓作為創(chuàng)作靈感,是因為在過去幾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死亡和生命的問題。 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當我們有了這樣的想法時,就改變了我們的精神狀態(tài),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讓我們更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 在創(chuàng)作這幅畫時,我是光著腳的,這是思考生命的好方法。
5.比利時藝術家羅蘭·帕爾馬埃爾作品《橋》 我創(chuàng)作內容以西湖、茶葉等元素為主,采風的路上,我受到中國山水的啟發(fā)進行創(chuàng)作,想表現的是中國山水給人帶來的感官的美好享受。 我對杭州印象非常好,這里的風景非常優(yōu)美,令我感動。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