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訊 這幾天,“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植物奶油)發(fā)飆”登上多平臺熱搜,從聊天截圖來看,該家長情緒激動,聲稱“自己很注重孩子的飲食,吃蛋糕只選擇動物奶油蛋糕,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零食一律不讓孩子碰”。得知孩子吃了反式脂肪酸后,她非常生氣地逼著孩子生喝橄欖油、椰子油、亞麻籽油,其間,甚至讓孩子摳嗓子眼催吐。
看到這里,很多人應該會好奇,植物奶油里的“反式脂肪酸”到底有多“罪惡”?對此,浙中醫(yī)大二院(省新華醫(yī)院)營養(yǎng)科副主任、營養(yǎng)師于曉表示,反式脂肪酸雖然有害,但并非毒藥。與其只盯著加工食品,更應該擔心烹飪過程中產生的反式脂肪酸。
成人每天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應超過2克
“反式脂肪酸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飲食中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主要是反芻動物,如牛肉、羊肉以及乳制品,另一個是加工來源,主要產生于植物油的氫化、精煉過程;另外,食物煎炒烹炸時因油溫過高、時間過長同樣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庇跁员硎荆芯勘砻,過多攝入反式脂肪酸,可導致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降低,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指南(2022版)》建議,成人每天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應超過2克。
于曉稱,反式脂肪酸雖然對人體有害,但它并不是毒藥,只要不是長期、過量地食用,不必過于緊張。生活中想要避雷“反式脂肪酸”,須多留意標簽上的成分表。一般而言,若配料表中含有“氫化植物油”“氫化棕櫚油”“氫化大豆油”“精煉植物油”“精煉植脂末”“植物起酥油”“人造奶油”“人造黃油”“奶精”“植脂末”“代可可脂”等字樣,則大概率含有反式脂肪酸。也就是說,冰淇淋、爆米花、威化餅干、奶油泡芙、膨化食品、薯條薯片、炸雞漢堡等食品都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災區(qū)”。
吃進去的非天然反式脂肪酸中50%來自植物油
“如果食品標簽中的營養(yǎng)成分表中的‘脂肪’一欄中,未出現(xiàn)反式脂肪酸,就代表該食物里沒有加入人造的反式脂肪酸;如果標注著‘0反式脂肪酸’,則表明該食品使用的原料里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但其含量≤0.3g/100g;如果注明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這類食品則應盡量不吃或少吃!庇跁哉f,根據(jù)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fā)布的《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在我國居民吃進去的非天然反式脂肪酸里,接近50%來自植物油。
在此,于曉建議,烹飪中,要少用煎炸烹飪方式,多用蒸、煮、燉、燜、涼拌等方式。如果非要煎炸,應該選擇高飽和度的油脂,例如豬油、棕櫚油,要避免使用大豆油、玉米油等不耐熱、易氧化聚合的油。
在烹調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油溫,因為過高的油溫會導致油產生反式脂肪酸,其間,最好將油溫控制在150℃以下,且不要等到油冒煙了再下菜。此外,還需要控制使用油的量,可以使用不粘鍋、烤箱、電餅鐺、空氣炸鍋等器具來減少用油量。同時,對于如何選擇“健康脂肪”,于曉也給出了一些建議:
1、增加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亞麻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鱷梨等。
2、多選擇植物蛋白來代替動物蛋白的攝入,如豆類、豆腐、堅果、種子等,植物蛋白通常比動物脂肪含有更少的飽和脂肪酸。
3、適當選擇低脂奶制品,對于有高脂血癥的人群,可多選擇低脂或脫脂的奶制品。
4、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膳食纖維能幫助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主要有全谷物、水果、蔬菜和豆類。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