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報訊 地鐵3號線古蕩新村站位于天目山路與豐潭路交叉口,周邊醫(yī)院、小區(qū)、學校、寫字樓集中,不少市民都選擇騎車來換乘,附近非機動車停車位一直不夠用。
“新增地鐵出入口非機動車停放點110處、非機動車停車位12000個”被列入今年杭州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之一。記者昨天從市城管局軌道公用中心獲悉,截至目前,今年的民生實事項目已完成新增地鐵出入口非機動車停放點29處,新增非機動車停車位4660個。
近日,地鐵古蕩新村站周邊的非機動車停放點“擴面”,新增了200余個泊位。預計“五一”假期起,“停車難”問題將得到緩解。
在古蕩新村站D口,不少市民發(fā)現(xiàn)邊上擴出了一個專門的停車區(qū)域。有意思的是,這塊區(qū)域不像普通的停車點,而是有機融在了綠化帶內,與人行道之間用綠植做軟隔離,很多車子“躲”在樹下,乍一看還以為是個小公園。
“對這個停放場地的設置,我們不僅保障停車數(shù)量,還兼顧考慮了整體美觀與市民便利!蔽骱䥇^(qū)城管局公用事業(yè)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原本規(guī)劃的停放場地太小,只能停放60輛車,想擴大面積又苦于沒空間,后來通過和相關部門協(xié)商,決定對周邊綠化帶做“文章”!扒疤崾遣黄茐木G化,所以整體采用分段式停放。泊位分散在綠化帶間隙,不同出行方向的市民可選取不同段停放,便利與美觀一舉兩得!
這個停車場地從今年2月開始動工,目前已基本建完,后期經過查漏補缺,“五一”將全新亮相。
市城管局軌道公用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在今年的地鐵口民生實事項目建設中,各個城區(qū)都動足腦子,力求建設一批有特色停車點位。比如地鐵19號線海創(chuàng)園站,在4個出入口的周邊均將增設非機動車停放點,計劃與文一西路“智行綠道”相融合,后續(xù)還將在點位周邊添置獨具亞運氛圍的文化景觀小品;16號線臨安廣場站D口附近,計劃打造一處可停放約250輛車子的架空停放點位,讓車輛免于被雨雪淋濕。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