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邊軍糧草告急,郭開與趙佾的爭斗不斷,因此連累倡女將修葺王宮的錢拿出來充作李牧軍餉。頓弱將秦王政想除掉趙佾的消息告知郭開,于是郭開面見倡女,言之趙佾有叛國嫌疑,縱然是趙蔥在倡女面前為趙佾辯解,但是倡女依舊下詔褫奪宗室封邑。
李牧因趙佾被罰,率軍入城堵住宮門,扈輒請命誅殺李牧。倡女忌憚李牧,便讓趙蔥先將他穩(wěn)住,而自己則去色誘趙佾,并讓他對天立誓永遠(yuǎn)效忠。這一幕恰巧被趙王偃看到,氣得吐血身亡。自此,倡女主持趙國大局。
邯鄲宮內(nèi)趙王獨(dú)自一人喝著悶酒,反應(yīng)過來被嬴政所騙,對于頓弱投靠咸陽也大為憤怒。又想起嬴政牽制趙軍,趁機(jī)奪取魏國三個城池,一氣之下要出兵攻打秦國。倡后向趙王偃獻(xiàn)計,說不動一兵一卒,便可讓嬴政前來邯鄲。她說秦王的母親是趙人,讓人將趙姬請入邯鄲,這樣嬴政便會忌憚三分。
嬴政在宮內(nèi)逗扶蘇,笑說扶蘇長得快。離秋夫人和羋華夫人因為嬴政禮服配色產(chǎn)生分歧,故意說起太后。嬴政心煩,不過走出殿外后,嬴政還是讓趙高通知兩位夫人挑幾批楚錦送往雍城。
嬴政又召集眾臣在談滅三晉之事。李斯提出滅韓的具體謀劃,李斯說滅韓時,齊楚不足為慮,如若趙國相助韓國,大王可以修書一封,請燕國攻打邯鄲。如此以來,趙國陷入兩線作戰(zhàn),便不會來助韓國。王翦提出滅趙之策,王翦提出與趙作戰(zhàn)不在于軍力而在于國力,就是要耗。大秦沃野千里,糧草充充足。而趙國糧草不足,又提出可引三路人馬攻趙都邯鄲。
因為郭開派去的密使無用,趙王就派郭開親自前往雍城將趙姬請來。郭開推脫不得。
郭開讓手下說齊國話,瞞過秦兵邊關(guān)盤查。街上,郭開看見了當(dāng)初來邯鄲的秦國外客陳馳,陳馳又回到了秦國做官。
李斯在街上遇見故友茅焦,他告訴李斯說陳馳因為齊紈生意百金之事與他爭執(zhí)數(shù)日。李斯請茅焦做秦國的客卿。
郭開請守衛(wèi)太后的宮中軍士喝酒,言明太后曾經(jīng)是他的恩人,他想要當(dāng)面會見太后,報答恩德。
渭陽君與李斯商議說大王讓屬下送楚錦給太后,這說明大王思念太后。李斯說請歸太后這事就由他來辦。郭開在城內(nèi)開了一家邯鄲風(fēng)味的糕餅鋪子,掩飾身份等待時機(jī)。
嬴政在朝堂之上宣齊使茅焦覲見,因為茅焦與陳馳爭執(zhí)之事,嬴政說百金可有內(nèi)廷補(bǔ)給他。誰知茅焦竟然說起太后之事,嬴政一聽太后便發(fā)火,要將烹了茅焦。茅焦以三寸不爛之舌,震驚秦國忠臣。茅焦說,嬴政以平定天下為己任,卻幽禁生母,殺害親弟,已為天下人之所不齒,今日嬴政若殺了他,更坐實了嬴政是非不分。
李斯替茅焦求情對嬴政曉以利弊,說嬴政軟禁太后已不孝,今日茅焦忠誠直言若被殺,會給天下人留下口實。嬴政也知道其中利害,并不是真想殺了茅焦,在茅焦即將下鍋之時攔住他,說不能遂了茅焦心愿,讓茅焦全了忠臣之名,自己留下罵名。嬴政讓李斯以后有什么建議要直言說給他,不必再借他人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