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親自前往雍城,因天色已晚,大隊人馬停下來露營。嬴政望著篝火出神,屬下請嬴政回帳內(nèi)歇息,嬴政喃喃自語,他曾經(jīng)做過傷害太后的事情,不知如今太后是否能再原諒他。蒙毅勸說只要嬴政向太后訴說思念之情,太后會既往不咎的。
一日有軍士來到郭開鋪子里,讓軍士迎駕。嬴政讓屬下趕路,說要盡快到雍城與太后用膳。郭開沒成想太后竟然親自來到他的鋪子里吃糕點,嬴政來到太后處,屬下稟報說太后出去吃糕餅不見了。嬴政派人在城內(nèi)搜尋太后,嬴政讓屬下將去往六國的通道都封起來,并派重兵在各個關(guān)口嚴(yán)加盤查,嬴政親自騎馬追趕。
郭開等人非常狡猾,騎馬趕路掃除車轍印記,想擺脫追趕的追兵。郭開令屬下引開追兵,自己帶著被挾持的太后,坐上一小船渡河。因為秦太后在船上,秦兵不敢貿(mào)然放箭。就這樣,郭開帶著太后渡江而去,郭開本以為脫險,卻未曾想到大量追兵在岸邊來襲。
嬴政親自用弓弩將郭開射傷,嬴政親自為太后松綁,請罪說自己來晚。嬴政接回太后在咸陽宮中大擺宴席為太后接風(fēng)洗塵。眾臣恭賀大王太后母子相聚,只是太后始終心不在焉,嬴政說太后累了,讓侍從扶太后回去歇息。
嬴政在大殿內(nèi)召集眾臣說他要先攻打趙國,只不過現(xiàn)在師出無名需等待時機。嬴政想利用郭開佯裝與趙王偃講和,如此一來,助長其野心,趙王定會得意忘形,如此,趙國不欺韓魏,便會攻燕,趙國必遭諸國唾棄,而諸國便會求助于大秦,此時大秦在興仁義之師,一舉滅趙。眾人決定用郭開這枚棋子促成與趙王偃盟好。
淳于越在廷尉府審問郭開,他說他奉趙王偃之命來邀請在太后入趙國,趙王也是一片好意,官員說他劫掠太后應(yīng)處車裂之刑,郭開嚇破了膽。
嬴政親自來獄中審問郭開,嬴政問郭開說十?dāng)?shù)年未見可還記得故人,郭開認(rèn)出嬴政,大驚失色,郭開連忙解釋道當(dāng)年謀害嬴政和太后都是趙王的謀劃,與他無關(guān)。郭開解釋到此次入秦劫掠太后也全是倡后向趙王進言,他一直覺得此計荒唐,并不可行。嬴政讓郭開在今朝獨死和三年之內(nèi)和趙偃同死選擇一個,郭開跪地求饒只說自己不想死,被秦國軍卒打暈。
嬴政走后,李斯又來審問郭開。郭開又開始巴結(jié)李四。李斯將郭開帶走,要對郭開行刑,李斯先對郭開的同謀處腰斬之刑。郭開見其同謀死狀其殘,嚷著要見嬴政。李斯只是嚇嚇郭開,并不想他真死。
郭開在殿內(nèi)跪拜嬴政,李斯問郭開在趙國朝堂上誰是他的敵手,郭開答到是春平君趙佾。只不過因為趙佾身后有李牧,而李牧掌握趙國的大部分精銳,所以趙王偃雖然看不慣他,但仍然容忍他在朝堂。而且趙王偃未曾動過廢棄李牧的念頭,因為他知道只要李牧在邊疆就能夠抵御匈奴。
李斯問郭開,如今秦王如何該與趙王相處,郭開說當(dāng)下應(yīng)該讓秦王與趙王連起手來,這樣定能傲視天下。 嬴政說他此時也是這么想的,沒想到郭開的想法居然正合他意。李斯指點郭開返回趙國之后,不要說利秦之言,否則以趙王偃的生性多疑定會懷疑。
嬴政送了兩箱黃金與郭開,并送郭開離開咸陽。郭開坐在車上感嘆道幸好自己有三寸不爛之舌,否則現(xiàn)在早已在咸陽喪命。
第55集:秦真攻占假結(jié)盟 太子丹入秦為質(zhì)
李斯和嬴政在城墻上目送郭開離開,嬴政認(rèn)為與趙王講和,郭開這一枚棋子,便可抵精甲十萬。嬴政為了引起六國內(nèi)亂,將結(jié)交六國權(quán)貴之事,交給李斯去辦。
郭開回到他的府邸,問屬下如今趙國形勢如何,屬下告訴他,趙王聽說丞相郭開落入秦人手中,料定郭開必死無疑,于是召集眾臣推舉新的丞相。眾臣認(rèn)為李牧可以為相,李牧現(xiàn)在正在趕往邯鄲。郭開覺得他為趙王出生入死,趙王卻那么對他薄情,感到心涼。
郭開攔住趙王的車駕,郭開痛苦流涕,說道自己九死一生才從秦人手中逃脫出來。郭開將在秦的遭遇,添油加醋地告訴了趙王。趙王問郭開如何從秦逃出來,因為咸陽獄中的一個獄吏曾是邯鄲人,這位獄吏佩服他的膽識,所以帶他逃了出來,只不過在二人逃離中這位獄吏不幸被秦軍追殺而死。
因為郭開是先對皇后的賄賂,皇后出面為他求情,趙王認(rèn)為郭開劫掠了秦國的太后,秦國震怒,一定會出兵來攻打趙國,不能先讓郭開官復(fù)原職。李斯告訴嬴政趙國廟堂的近況說郭開未受到重用。
昔日的趙臣如今變成了秦使,趙王偃正怒,然后派人將頓弱抓回來,此時趙王正一步步走入嬴政的圈套。趙王讓頓弱說出為何往燕通信,只要頓弱說出來,他可能讓頓弱活命。頓弱說秦王不光是讓他給燕送信,而且讓他順道去齊國一趟,聯(lián)燕盟齊,三家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抗楚國。
頓弱說了一番解釋,讓趙王相信,如若秦國攻楚的話,將對趙國有利,這樣鷸蚌相爭,趙國可以休養(yǎng)生息,厲兵秣馬,就可以與秦國爭霸天下。趙王賜給頓弱一頓飯,讓頓弱說出嬴政所想,誰知頓弱說要讓趙與秦盟好。趙王偃心里盤算,覺得與秦盟好,讓秦去與楚國打,自己趁機滅了燕國,豈不美哉。于是趙王讓頓弱給嬴政修書,表達(dá)自己的結(jié)盟之意。趙公子蔥來覲見秦王。
趙王在后花園射箭,倡后又替郭開求情說,不讓趙王冷落郭開多日。趙公子蔥回稟說秦王不信趙王的合盟真誠之心。只有讓趙王親自入秦,才能彰顯兩國會盟之誠意。李牧說如若安然讓趙王入侵,可做兩件事,一是讓嬴政以國書迎趙王入秦,昭告天下,嬴政看護面子必然不會加害趙王;其二就是讓趙王冊立儲君,只要趙王冊立,儲君那秦國亂趙之際皆廢。這樣趙王便不會有顧慮,倡后前來府中找郭開說,若趙王立儲只能是他的兒子公子遷,皇后送給郭開兩萬金。
倡后在趙王身邊哭訴。說趙王如果立了公子嘉為儲君,那他和公子遷便沒有容身之地了。郭開告訴趙王,公子嘉身后有春平君和李牧扶持,李牧擁兵自重,趙王不在,恐謀權(quán)篡位。
嬴政在大殿上,收到趙王立公子遷為太子的信息,頓弱說不日將會返秦,嬴政認(rèn)為,既然趙王讓他以國書請趙王入秦,他便遂了了趙王的愿,又見兩份國書文字迥異,同一個字便有多種寫法,所以產(chǎn)生一個想法,若今后一統(tǒng)天下,要書同文,并將此事交給李斯。
燕王收到趙秦會盟的消息,大臣擔(dān)心趙國會來攻燕,燕太子丹說要阻攔趙秦會盟,大臣獻(xiàn)言,讓燕王派宗室子弟出質(zhì)于秦國,取得秦國信任,這樣一來,即使趙國攻打燕國,秦國也不會坐視不管,燕王不聽燕太子丹解釋,讓燕子太子丹出使秦國。
第56集:趙偃行暗殺失敗 姬丹被嬴政軟禁
趙王在龐煖的護衛(wèi)下前往咸陽,春平君和李牧認(rèn)為此時公子遷年幼,趙國之后未免落入婦人手中,李牧提議政變,近來邯鄲日益奢靡,長此下去,趙國恐會亡國,不如舉事。如若趙王此次咸陽之行有意外,更可擁立公子嘉繼位。
趙王來到咸陽,趙王和秦王在大殿內(nèi)并肩而行,兩人氣場不相上下。兩國臣子分別端坐在大殿兩側(cè),兩人客套一番落座,秦國軍入殿起舞,氣勢非常宏大。趙王不甘下風(fēng),讓龐煖也請趙軍入殿一舞。王綰在座下問李斯,趙王如此爭強好勝,秦趙兩國能盟好嗎,李斯說但凡爭強好勝之人都不是秦王的對手。
嬴政問趙王此番前來咸陽路上是否暢通,趙王說趙秦兩國車軌不同,來到咸陽土地上便開始顛簸不止,嬴政說那有何難,讓兩國統(tǒng)一軌制即可,也可使兩國人民互通有無。趙軍在殿上一舞,氣勢也不輸秦軍。嬴政說雖未排演也整齊劃一,而且合于韻律。
但是趙王非要嬴政比較兩軍高低,嬴政說秦軍強在,律令合一,氣勢磅礴,而趙軍強在操演齊整,野性未泯,都是各有所長。趙王又要堅持一番比較,嬴政只好說趙為客他為主,所以趙君更勝一籌,趙王大喜。
嬴政在殿內(nèi)會見眾臣,臣子們都說趙王喜大好勝,并不是有誠意盟好。
趙王約要與嬴政圍獵,嬴政將地點定于在驪山腳下。
圍獵伊始,嬴政打趣趙王,說趙王千里來會盟,竟不談盟約之事,反而來與他在此田獵。趙王說趙秦會盟要先分出分清主次,趙王要趁此田獵之機,選出會盟之主。趙王提議讓趙秦各出十余名勇士,打獵多者為主,并約定一個時辰。
圍獵場內(nèi)并不太平,李斯來報秦王,說有人要殺趙王,因為趙偃立公子遷為太子,惹得春平君等人怨懟,所以他們有除趙王之心。如果趙王于秦地界出事,那么趙國定會同仇敵愾,那破六國之策將被打亂。李斯讓李信扮作嬴政護衛(wèi)保護嬴政,這樣也可留意趙國刺客。
那廂趙王竟讓神箭手混入他們軍隊中,想伺機刺殺嬴政。趙王和秦王親自為主將,兩方軍士非常賣力。趙王與秦王共同射殺一只鹿,在兩人互相推讓之際。有人拿劍欲射秦王,被李信攔下。兩方開始清點各自獵物,秦國比趙國要多了三只,但是趙王居然認(rèn)出了李信,說他不是普通的軍士,趙王反客為主。
趙王這邊大臣諫言道久則生變,勸趙王盡快與秦盟約,趙王讓龐煖派人在咸陽打探,如有變故便告訴他。
有人來稟報嬴政說刺殺他的趙國軍士已經(jīng)招認(rèn),是受趙王指使,結(jié)果嬴政也派出軍士去打探趙偃在咸陽的動靜。
趙王在府中投壺,越發(fā)覺得這次結(jié)盟背后疑竇叢生。燕太子丹在客棧會見渭陽君,請渭陽君向秦王傳達(dá)燕國問候秦王之意。燕太子丹告訴渭陽君魏王此次派他來實則是因為趙借與秦盟約之機,行攻燕之實。
嬴政得知趙偃在咸陽派人多方查探,李斯建議嬴政應(yīng)大張旗鼓與燕太子丹會面,以此威脅趙王盡快與秦簽下盟約。不過嬴政顧及燕太子丹性命,最后決定讓燕太子丹在渭陽君府小住幾日,等趙王離去再會見他。
燕太子丹欲外出被阻攔,察覺到自己是被嬴政軟禁了,為了阻止趙秦會盟,只得另尋他法。
春平君派刺客準(zhǔn)備刺殺趙王,不料被秦國軍士發(fā)現(xiàn)。渭陽君和羋啟兩人建議將刺客交給趙王偃,趙王偃得知便會火速回到邯鄲,這樣趙國便會亂上一陣。而李斯認(rèn)為趙國肅清政敵之后還是秦的勁敵,亂趙之計并不能持久,嬴政認(rèn)為有理。
趙王在住處聽到屬下稟報說秦國軍士郎官近來多往來于藍(lán)田大營等處,認(rèn)為秦國肯定是在準(zhǔn)備戰(zhàn)事。龐煖等人擔(dān)心趙王身在咸陽,而秦國會偷襲趙國。
第57集:姬丹故意挑唆趙姬 嬴政識破計劃簽盟約
接連多日,燕太子丹出門受阻,繼而設(shè)計讓贏杰失手刺傷自己。贏杰特擺酒席賠罪,姬丹趁機將他灌醉,隨后溜出渭陽君府,并與趙姬相見。趙姬得知秦、趙欲訂盟約,頓時勃然大怒,立即安排刺客除掉趙偃。
嬴政查出趙姬所作所為,礙于她精神恍惚不聽勸告,索性決定利用趙偃多疑的性格,向他如實道明刺殺原委,并安排嬴傒在趙偃走之前窺探到姬丹入秦計劃。趙偃信以為真,想用盟約換取姬丹的項上人頭,嬴政用死囚頭顱代替,順利促成盟約簽訂。
第58集預(yù)告:趙佾謀王位 燕國將危矣
正因趙偃與秦盟好,從而挑起趙佾的狼子野心,于是集結(jié)滿朝眾臣以及舊部,決定籌劃半路伏殺趙偃,另立新王,毀棄趙秦盟約。結(jié)果趙偃事先在趙佾身邊安插眼線,幾名細(xì)作發(fā)現(xiàn)趙佾的陰謀,及時傳信回稟。
趙國以龐煖為將大舉攻燕,此時燕國薊城岌岌可危,趙偃深陷嬴政設(shè)下的圈套仍不自知,而嬴政也在等待著最佳時機。與此同時,太傅鞠武馬不停蹄趕來咸陽,特地向燕太子丹說明情況,并且燕王傳達(dá)命令,要求姬丹親自去向嬴政求
第59集預(yù)告:趙偃昏庸害苦龐煖 李牧守城抵抗秦軍
桓齮佯攻橑楊,趙偃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得知橑楊三萬守軍已經(jīng)擋住二十萬秦軍,遂不聽李牧希望龐煖回援邯鄲的諫言,并將他與趙佾貶到云中、代地。然而攻燕的趙軍將士們?nèi)架娦臏o散,紛紛提議龐煖撤兵回救邯鄲。恰巧此時龐煖?zhǔn)盏杰娏睿w王偃命他在一個月內(nèi)攻下薊城。
正因趙王偃的昏庸魯莽,導(dǎo)致龐煖所率領(lǐng)的二十萬兵馬皆被王翦、桓齮伏擊。趙偃聞訊后勃然大怒,當(dāng)場嘔血暈倒。倡女代為主持趙國政務(wù),李牧筑營于邯鄲城外抵抗秦軍,由于他屢番襲擾秦軍大陣,致使對方無法攻破邯鄲,此戰(zhàn)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