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12月15日電(記者余佩璇)“演戲先做人,好演員既要有藝術能力、藝術品位,更要有藝德。”演員王凱近期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演員要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如果想成為一棵影視“常青樹”,就不能著急。
2006年,王凱出演年代劇《寒秋》開啟演藝生涯。2015年他通過《偽裝者》《瑯琊榜》等影視劇被觀眾所熟知。“那是我人生的轉折點。”王凱說,從2015年到現在,從未停下努力和成長的腳步,“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我很感謝自己從入行到現在都堅持著‘認真’的品質。”
戰(zhàn)場悍將“黃克功”,具有多重身份的“偽裝者”,堅韌勇敢的“蕭景琰”……從歷史正劇,到諜戰(zhàn)劇,再到古裝劇,王凱嘗試不同題材和角色,不斷拓寬自己的表演領域。
王凱回憶,2018年時,36歲的他出演《大江大河》中18歲的“宋運輝”。“這個角色性格執(zhí)拗,究竟怎么演?當時心里真的發(fā)怵!”為了從外在形象上更加貼近人物,身高一米八二的王凱減重到62公斤。“當時瘦到肋骨一根一根都能看到。”功夫不負有心人,那個身著紅背心,戴著厚厚眼鏡的“宋運輝”逐漸走入觀眾視野。“每一個角色,要從內心尋找人物,從外在靠近人物。這兩方面都做到時,人物就立住了。”
“塑造角色要了解時代背景,花費精力給人物確定調性。”王凱說,給角色尋找方向是最難的階段,需要借助演員的成長經歷和人生閱歷,再通過采訪、觀察、閱讀等方式,不斷從瑣碎的經驗中“拼湊”出完整的角色。王凱認為,演員只有準確理解角色,才能把角色想傳達給觀眾的信息準確地表現出來,觀眾才更容易與角色共情。
“在戲中還要多問問自己為什么。”王凱說,優(yōu)秀演員要多想、多琢磨,“通過臺詞去理解角色背后的含義,讓整個戲份更加豐富,人物更加立體”。
沉得下心、穩(wěn)得住腳、精心創(chuàng)作,王凱在表演中不斷精進。“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不斷涌現,反映觀眾的喜好與追求。”王凱說,作品播出后能夠收到觀眾的正向反饋,對演員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