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7月30日,15個國家的60名青少年齊聚常州,度過了一個火熱而又精彩的國際學術營。游園體驗、橋梁模型制作、城市漫步、參觀常泰長江大橋工程等,營員們沉浸式感受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學等方面的發(fā)展成果,親身感受江南地區(qū)的人文魅力。
“常州游園會”講述常州故事
開幕式上,一場別開生面的“常州游園會”在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精彩上演,四組講述人將常州的名人故事、非遺藝術、文創(chuàng)設計及經(jīng)典歌謠巧妙融合,讓中外學生在沉浸式的體驗中,深刻感受“教我如何不想她”中那份對常州的熱愛。
探尋常州的語言之美,“華語音韻”講述人,省常中的周全老師帶領大家走進漢語拼音的世界,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常州名人“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的故事,和學生們互動問答,讓學生們了解漢語拼音的結構,感受中文的獨特魅力。
營員們親手印刻“常州印刻”卷軸
“一個城市最能讓人留下深刻記憶的,就是她獨特的文化,我想要通過印章向世界講述自己的故事、常州的故事。”“常州印跡”講述人陸謙先生通過各具特色的印章向大家展示常州的城市地標、非遺美食及傳統(tǒng)紋樣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學生們在聆聽故事的同時,親手印制了一幅屬于自己的“常州印跡”卷軸,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常州印象”。
金壇刻紙傳承人楊珊娜老師在“紙上生花”活動中,向中外學生展示了金壇刻紙的精湛技藝和獨特魅力。同學們親自體驗刻紙的樂趣,刻畫“龍城騰飛”的圖案,感受非遺藝術的獨特韻味。
“天上飄著些微云,地上吹著些微風。��!微風吹動了我的頭發(fā),教我如何不想她?“經(jīng)典傳唱”將常州游園會推向高潮。西林實驗學校的李烽杰老師通過現(xiàn)場教授中外學生演唱經(jīng)典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讓同學們從歌聲中感受常州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體會“青春樂都”的魅力和情懷。
橋梁模型課程現(xiàn)代“魯班”顯身手
沒有繩索、沒有釘子、沒有膠水;15國學生、60名學員、60根木材。當全體營員化身現(xiàn)代“魯班”,齊心協(xié)力將一座象征友誼的“飛虹”拼接在一起的時候,北郊高中的體育館內爆發(fā)出熱烈的歡呼聲和掌聲。
據(jù)了解,此次是AFS國際學術營首次來到常州。圍繞STEM主題,常州教育國際交流協(xié)會與各校教師團隊精心設計了課程。
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的董強老師帶領同學們用無人機觀測常泰大橋,深入了解橋梁工程的技術與美學。蔡國、顧佳妮老師指導同學體驗了激光切割和智能控制課程,同學們自己設計圖樣、結構,看著橋梁的輪廓一點點在激光切割機中呈現(xiàn)出來,感到十分欣喜。常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李媧、張朕老師則返璞歸真,帶領同學們用傳統(tǒng)的木工技藝制作了一座魯班橋,同學們還通過團隊合作完成了一座座或傳統(tǒng)或現(xiàn)代的木橋模型。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12年級學生Chasya首次體驗到了木工模型制作。“我們小組的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其中,我主要負責測量部件和切割這兩道工序。”她表示,這個過程中默契的配合和各自發(fā)表的看法讓她收獲頗多。
北郊高中的新高一學生蕭雋予是匈牙利營員Benny的學伴。“在這個學術夏令營中,我不僅收獲了友情,也學到了很多課堂中接觸不到的知識,對我來說是一次別樣的體驗。”
Citywalk讓世界看到不一樣的常州
紅梅公園、青果巷、文化廣場、市數(shù)據(jù)局政務服務中心、菜市場……10天內,營員們的身影出現(xiàn)在常州的各個角落,他們用自己的腳步來感受常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蘊和國際化智造名城的繁華與活力。
陪伴營員們Citywalk的還有他們的常州學伴。他們分別來自省常中、市一中、北郊高中、市二中、市三中、市五中、省前黃。據(jù)了解,此次學術營亦為住家項目。30名國際學員與常州高中生一對一結對,入住學生家庭。“我們將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和熱情,迎接從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的小伙伴們。”中國高中生營員們表示。
十天內,他們同吃同住,一起學習,一起體驗生活:走進紅梅公園,感受常州百姓的休閑生活;來到文化廣場,感受人潮洶涌的“野生”音樂會;去往特色餐廳,體驗風格不同的各色美食;去往圖書館、博物館、數(shù)據(jù)局,感受常州的文化、歷史與民生。悠久的文化歷史、優(yōu)美的城市景觀、便捷的交通、熱情的常州市民,讓這些外國營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為了迎接我的學伴——匈牙利的女孩Kata,我們提前裝飾了客廳,讓她能第一時間感受到我們的熱情。”省常中高二(1)班學生盧依林告訴記者,爸爸媽媽也全力配合她,讓Kata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爸爸在周末為我們燒了大餐,Kata也帶我們學習制作匈牙利的餡餅,我們相處得十分融洽。”
“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我十分喜愛常州。這里的人十分友好。我的學伴家庭就像我的父母一樣關心我。”印度女孩Nandana在學術營結束時,依依不舍地告別。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xié)會AFS國際文化交流項目是中國基礎教育領域具備一定社會影響力與知名度的人文交流項目之一,受教育部委托,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xié)會與AFS國際文化交流組織合作開展,致力于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未來杰出人才。
常州與AFS項目淵源頗深。自2003年啟動以來,我市已連續(xù)21年接待或派出AFS交流學生,以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和熱情洋溢的態(tài)度接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子,同時為數(shù)百名常州學子打開了對話世界的窗口。一批批學子以自信的姿態(tài)走向世界舞臺,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
(尤佳)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