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餛飩,胃口特別好,比平常多吃了好些!”“上次活動結束就盼著你們今天再來了!”江蘇常州和平老年公寓里,老人們吃著志愿者包好的愛心餛飩,一派熱鬧的景象。近日,一加愛心社來到和平老年公寓開展公益活動日,為公寓里的老人們送上熱氣騰騰的餛飩。
巧手包餛飩,66次愛心傳遞
穿著紅色馬甲的一加愛心社志愿者們早早地來到了常州市和平老年公寓,肥瘦適宜的肉糜拌上綠油油的青菜,巧手調味后,美味的餡料就制作完成了。裹餡、卷皮、粘角、翻轉一折,一個個白胖圓潤的餛飩就做好了。一邊包餛飩,一邊聊家常,現(xiàn)場好不熱鬧。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3000只餛飩制作完成,下鍋煮熟后騰騰熱氣帶著餛飩的香味撲鼻而來。
滿滿愛心包進餛飩里
據了解,這是一加愛心社自2017年以來第66次包這樣的愛心餛飩。此前,一加愛心社已經在玖玖江南養(yǎng)護中心、快樂老年公寓、和平老年公寓以及長者老年公寓等多個老年公寓開展過多次包愛心餛飩活動。
廚師撈起熱氣騰騰的餛飩
活動每次都需要分兩天進行,第一天做好餛飩餡兒等準備工作,第二天一大早開始包餛飩。除了積極動手的志愿者,還會有愛心企業(yè)定期贊助餛飩經費,助力活動順利開展。一加愛心社許靜介紹:“之前在金南山養(yǎng)老院開展過包餛飩活動,收到的反饋很好,豐富院里老人伙食種類的同時,又能給他們帶去關心和溫暖,所以包餛飩這樣的形式就一直延續(xù)下來了。”
大手拉小手,愛心代代傳
快樂、長者、玖玖江南、蘭陵……不同的服務地點都會有不同的微信群,便于開展溝通。包餛飩的主力志愿者相對固定,活動開始前都會在會信群里寫明人數(shù)供大家報名。一加愛心社許靜說:“志愿者都非常積極參與活動,除非有特殊情況,大部分時間都會來。老人們和志愿者熟悉了,也都很期待每次活動的開展。”每一個餛飩都代表著對老人的關心,每一次包餛飩的動作都是對老人愛的表達。
小志愿者包起餛飩有模有樣
大小志愿者攜手包餛飩
在相對固定的包餛飩主力軍里,也常會出現(xiàn)一些“小面孔”,包餛飩、表演節(jié)目、打掃衛(wèi)生、陪老人家聊天,都干得非常起勁兒。一加愛心社沈銘磊告訴記者:“學校的一加分隊也會參與其中,我們還有小小志愿者成長營,有的小朋友是志愿者家長帶著一起來活動的,我們稱之為義二代。”言傳、身教,通過社團、學校這只志愿“大手”拉動孩子們的“小手”,再通過孩子們的“小手”帶動家長們的“大手”,促使更多家庭主動進入愛心傳遞的過程中來。
包“愛心餛飩”是一加愛心社眾多志愿活動的一個縮影,是餛飩又不止于餛飩。“一加”是上面一橫,下面一個“+”,合起來就是一個“干”字,表示行動的意思。“70后”“80后”“90后”“00后”甚至“10后”,越來越多人在一加愛心社志愿精神的感召下行動起來。這個由“全國自強模范”王德林創(chuàng)立的公益服務中心已走過20多年的風雨,凝聚萬余人的志愿者隊伍成為了常州的一張“愛心名片”。
66,是愛的數(shù)字,也是愛不斷傳遞的一個節(jié)點。站在常州“萬億之城再出發(fā)”的新起點上,志愿者們將不斷用自己點滴的“凡人善舉”彰顯常州“大愛之城”的文明力量,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刻入城市文明基因,閃現(xiàn)出更加耀眼奪目的時代光芒。(徐慧珊 戚菊珍)
<愛上你,愛上新江南網:hzgou.cn www.xjnnet.net,hzgou.cn歡迎您!>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