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南網(wǎng)歡迎你/hzgou.cn/新江南網(wǎng)榮譽出品 |
王偉的父母睹照思人
84歲的王明,常常想到那一年——那年,去海南過年。兒子王偉帶著他在部隊周邊走走,突然警報響起,他一轉身,王偉不見了……“警報離我們很遠,聲音那么輕,我聽不見,他聽見了。”王明理解,雖說陪著他在散心,但兒子心里還記掛著部隊的事。作為軍人,這是他的天職。但王明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兒子會成為一尊雕像、一塊牌匾、一篇篇有關英雄事跡的報道……2021年4月1日,“�?招l(wèi)士”王偉犧牲20周年。
每年,都有人來王偉烈士墓前祭奠。我們記住英雄,也掛念他的父母,這些年,他們還好嗎?
湖州吳興區(qū),一個安靜的老小區(qū),王明和王月琴過著平靜的退休生活。如果不是客廳里掛著一塊“湖州人民的好兒子”的牌匾,這里,看不出和其他家庭有什么不同。
4月1日,讓兩老又忙碌起來。采訪當天上午,他們剛剛去區(qū)里開了緬懷英烈的座談會。今天,老人要來給兒子王偉掃墓。
忙碌,是他們忘記悲傷的方式。
王偉參軍后與家人的合影
忘不掉的
是那個打不通的電話
20年,7300個日夜,還是不足以讓人忘記一件事。
每年,一入3月,78歲的王月琴心情就開始變得沉重,到了4月還會失眠。只要躺在床上閉起眼,腦海中,都是關于兒子王偉的成長片段,以及20年前,連續(xù)幾天都打不通的電話——那種擔心和著急,讓她感到壓抑。
2001年4月2日,王明和往常一樣出門遛彎,有個鄰居告訴他,收音機里聽到南海出事了。臨近清明,王月琴正在家里忙著包粽子,看老伴急匆匆推門而入:“南海撞機了,王偉可能出事了!”
王月琴知道,前幾天,兒子剛剛打回來電話,說周末要值班。難道他值班的時候出事了?
雖然有點心慌,但她還是繼續(xù)低頭包粽子。
每周末,王偉都會給父母打來電話,可那個周末,電話一直沒來。電視里、收音機里,都是關于南海事件的報道,王明和王月琴坐不住了。可不管是王偉的電話,還是他單位的電話,都打不通。4月3日,王月琴急得打了110。直到那天半夜,有人來到他們家里看望。中央電視臺的報道里,也出現(xiàn)了他們再熟悉不過的名字和照片。
真的是他,他們的兒子。
2001年4月1日8時55分,美國海軍的EP-3型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東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國專屬經(jīng)濟區(qū)上空,與王偉駕駛的殲-8II戰(zhàn)斗機發(fā)生碰撞,殲-8II戰(zhàn)斗機墜毀……
很長一段時間里,王明和王月琴走不出痛苦的陰霾。王月琴走在街上,看到有個身影像王偉,都會流下眼淚。
王偉五歲時和家人的合影
記得住的
是兒子不后悔的選擇
王明很清楚,想當飛行員,飛上藍天,是兒子王偉的夢想。
在父母眼里,王偉從小是個脾氣溫和的孩子,從不與人吵架,卻喜歡在土堆上玩對戰(zhàn)游戲。一到暑假就纏著母親,要聽《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這些英雄故事。成為一個戰(zhàn)斗英雄,是從小埋在他心里的一顆火種。王月琴的家族里,她的哥哥姐姐每家都出了軍人,“有十幾個人當過兵”,家族的傳統(tǒng),也讓王偉深受影響。
到了高中,參軍報國的種子開始萌芽。學校招飛時,他想著偷偷報名。“老師說這么嚴肅的事,一定要父母簽字同意。”王偉這才來說服父親。“我就跟他說,你既然要干,那就要好好干,拿出勇氣,堅持到底。”王明尊重兒子的選擇。倒是王偉奶奶,需要家人說服。
“招飛要求很高,飛行員啊,有幾個能選中的?先讓他報名了再說。”他們這么勸奶奶。
誰曾想,當年,湖州30位同學去杭州參加考試、體檢,最終只剩下2棵苗子,而王偉就是其中之一。
從1985年送兒子入軍營開始,王明和王月琴就見證了一只雄鷹的展翅翱翔——
那時候,王偉每次回家,王明的第一句話,總是“干得怎么樣?”
兒子話不多,成績有目共睹:在軍校時,第一個當班長、區(qū)隊長,第一批入黨;在部隊改裝殲七飛機時,飛行學院同期學員中他第一個放單飛;同一批飛行員隊伍中,他駕駛最先進的國產(chǎn)殲擊機,第一個飛滿1000小時,成為能飛四種氣象的“全天候”一級飛行員……
“他可以留校做教官,卻說‘南大門要緊’,覺得自己一身好本領,要去開戰(zhàn)斗機。”王偉父母家中,一只大大的盒子,里面裝著王偉從小到大的照片。有一張,王偉剃了光頭,“他是班長,帶頭讓全班人一起剃光頭,立志要一輩子留在部隊。”
這些照片,王明一張張都塑封好,一塵不染,仔細保存。
最想說的
20年了,我們都很好
20年來,王明和王月琴嘗試從沉痛中走出。王偉離開的最初幾年,在傷心時刻,他們選擇外出旅行,云南、四川,五臺山、峨眉山……到處走走逛逛,可以暫時忘記喪子之痛。
家人、朋友給了他們暖心的照顧。比王偉大5歲的姐姐,每到4月弟弟生日,就會買上一只蛋糕,送到湖州烈士陵園王偉墓前,“年三十肯定不會讓我們兩個老人單獨過,全家人一起吃飯,很熱鬧。”
天氣好的時日,朋友也會約他們到周邊走走看看。各界的關愛,也讓兩老倍感欣慰,“社區(qū)每周還會派人來打掃兩次衛(wèi)生,有些民間組織志愿者也會上門來陪我們聊聊天,對我們都很敬重。”就連鄰居碰見二老拎著很多東西,也會幫忙拿回家,“慢慢地也算走出來了。”
王月琴喜歡太極拳,最近十幾年,她又學了彈琵琶,跟著老姐妹們外出學習、演出,用充實的業(yè)余生活調解心情;王明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平時聚在一起喝喝茶,說說話。
回想當初,如果不在王偉招飛的報名表上簽字,一切是不是會不一樣?
“一個國家沒人當兵行嗎?沒有人保家衛(wèi)國行嗎?”面對類似的提問,王明和王月琴的回答,都是語氣堅定。
王偉犧牲后,家里又多了好幾個軍人,這也是最真實的答案。“孫子當兵了,外孫女也當過兵,表現(xiàn)都很好,這就是一種傳承。”王明和王月琴也希望看到這種傳承,“保家衛(wèi)國是好事,只有國家強大了,人民才不會受欺負。”如果王偉能成為像章原一樣年輕一代的領路人,對于二老來說,更是莫大的安慰。
算一算,20年,如果王偉還在世,今年已經(jīng)53歲。老兩口也會想象,兒子會推開門,回家。
“最近干得怎么樣?”王明說一定會問這個問題,也相信兒子給出的答案,不會讓他失望。母親總是溫柔慈祥的,“我們過得挺好的,你放心吧。”王月琴會這么說,“你是英雄,我佩服你,沒給我們家丟臉。”
�。ㄔ瓨祟}《兒子放心吧,爸媽過得挺好的》)
新江南網(wǎng)歡迎你/hzgou.cn/新江南網(wǎng)榮譽出品 |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