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洲大陸的濕地與沿海地帶,生活著一種極為美麗而獨特的鳥類——美洲紅鹮。它像大自然用最熾熱的色彩繪制而成的藝術品,以其驚艷的外表和獨特的生態(tài)習性吸引了無數(shù)人的目光,成為鳥類世界璀璨的明星群體。4月20日至26日為“江蘇省愛鳥周”,正值愛鳥護鳥宣傳之際,蘇州上方山森林動物世界迎來了“新朋友”,14只美洲紅鹮和廣大游客正式見面。
美洲紅鹮。石湖景區(qū)管理處供圖
美洲紅鹮屬于鸛形目鹮科鳥類動物,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成年美洲紅鹮的羽毛呈現(xiàn)出鮮艷的紅色,除了長喙和翼尖外,包括腿和腳趾在內的其他部分均為紅色。它們的雙腿細長有力,適合在濕軟的淤泥和沙灘上行走覓食。其嘴部略呈鉤狀,在捕捉小魚和小型水生生物時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被譽為“世界上顏色最紅的鳥類”的美洲紅鹮,其“美貌”并非一出生就有,而是需要通過后天“吃”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剛出生的美洲紅鹮雛鳥呈黑色、灰色或白色,2至3歲的幼鳥是橙黃色,4至5歲的成鳥羽毛是鮮艷的紅色、翼尖為藍黑色、長喙是黑色的。而它們羽毛中紅色的來源,主要是食物中的蝦青素。由于其食物是甲殼類以及小魚、貝類、沼澤中的蝦蟹等小型水中生物,都富含蝦青素,吃到體內并經(jīng)過代謝后沉積在脂肪組織中,形成了脂色素,這就是讓紅鹮羽毛紅如火的原因。
不同年齡段的美洲紅鹮。石湖景區(qū)管理處供圖
除紅鹮外,蘇州動物園里還生活著一群火烈鳥,它們羽毛的紅色也由脂色素形成,二者容易被混淆。為此,記者進行仔細觀察并請教專家,梳理了它們的區(qū)別。
美洲紅鹮從頭部、頸部到胸腹部,再到翅膀和尾巴,那一片紅色仿佛被點燃的火焰。而火烈鳥的羽毛色彩相對更為柔和,在不同光線下呈現(xiàn)出豐富的色彩變化,有時是溫暖而浪漫的粉紅色,有時是熱烈而張揚的朱紅色,就像大自然賦予的彩色霓裳。
在體型上,美洲紅鹮體長50至60厘米,翼展1米左右,嘴細而長,體型較小。它們喜歡在樹上過夜,繁殖期會在樹上構筑巢穴,由雄雌鳥共同孵化。火烈鳥體長1至2米,嘴短而厚,體型較大,一般在水邊筑巢。火烈鳥的進食方式十分奇妙,它們先把長頸彎曲,翻轉頭部,然后一邊走一邊用彎曲的喙向左右掃動,觸摸水底取食,如跳舞一般。
火烈鳥捕食。石湖景區(qū)管理處供圖
在生活習性上,美洲紅鹮通常成對生活,共同養(yǎng)育幼鳥,在群體中也有互相照顧和保護的行為。火烈鳥是群居性極高的鳥類,它們喜歡集結成龐大的群體,有時數(shù)量可達數(shù)千只。這種群體生活方式不僅有助于它們尋找食物和抵御天敵,還形成了獨特的社交行為。
“守護藍天精靈”科普展。石湖景區(qū)管理處供圖
為普及鳥類知識,“愛鳥周”期間,蘇州動物園在美洲紅鹮的籠舍前開展了“守護藍天精靈”科普展,讓公眾在邊看邊學的過程中提高保護鳥類的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ㄓ浾� 朱執(zhí)競/文)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