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千年運河的綿綿之水,滋養(yǎng)千千萬萬戶姑蘇人家,這溫潤的潺湲,是不息的文脈;當萬里長江的浩蕩之流,奔赴一個又一個嶄新的前方,這勇敢的奔流,是自強的文心。又一年,江南文藝的潺湲與奔流,奏響新春的序曲,蘇州的目標,只有前方!
2023年末,《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加快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市行動方案》發(fā)布。以“8大行動+100項重點任務+100項重點工程”,基本功扎實的“優(yōu)等生”蘇州,為自己制定了“811”計劃,決意攀登又一座高峰。
攀登之途,亦是問道之路。每一張時間表、每一冊任務書,蘇州以時間為鑒,以群眾為鏡,反復檢閱自身,叩問江南文化的踐行、施展之道。它應如何上善若水,澤潤蘇城,將軟實力轉化為城市發(fā)展的強勁動能?
越是地域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傳統(tǒng)的,越是現(xiàn)代的。在這兩組相反相成的對照中,蘇州的江南文化走出了一條新路�,F(xiàn)代的聲光電影中,舞劇《運·河》以一種極致的江南韻味,在兩輪全國巡演中,向觀眾細訴姑蘇的水韻與詩情。運河邊的蕓娘與那個他,演的是一眼萬年的“聲聲慢”,是穿越時空的愛戀,是運河的潺湲,從此岸抵達彼岸。就這么舉重若輕地,俘獲了年輕觀眾的心。
蘇劇電影《國鼎魂》借著銀亮色的光,將蘇劇傳承的火把燃得更亮。這是江南文化何其勇敢的奔流——中國電影史上有了第一部蘇劇電影!開初,是流傳在蘇州大街小巷的一個真實故事,蘇州名門潘氏一族守護西周青銅重器大盂鼎、大克鼎;之后,故事被編排成了蘇劇現(xiàn)代戲《國鼎魂》;蘇劇大獲成功后,蘇州市蘇劇傳習保護中心主任王芳,與青年導演藍天等人攜手,將其改編為電影版,讓更多年輕人感知到蘇劇的魅力。
一顆稻米,一塊磚石,一汪水,一彎月,一抔土……2500多年的深厚歷史積淀,讓姑蘇大地四時皆詩。文藝的素材庫,慷慨地向孜孜以求的創(chuàng)作者們袒露。來吧,來擷取舊的、創(chuàng)造新的吧!來吧,來創(chuàng)造屬于你的詩行吧!來吧,來持續(xù)地耕耘這片文藝沃土吧!
于是,在新與舊的流動、交融之中,青春版《牡丹亭》已經(jīng)走過了20個年頭,走進了世界各地、千千萬萬人的心里頭;“振”字輩青年演員擔綱主演的昆劇《林沖》創(chuàng)排不過1年多時間,已經(jīng)俘獲了眾多“迷弟迷妹”;蘇劇團的青年演員也逐漸挑起了蘇劇傳承的大梁,用一出鮮活靈動的《五女拜壽》,交上他們的成績單。時代的風吹過,在水面催動漣漪,活水流動。越流動,越青春。
蘇州有戲,入夢江南。蘇州把最滾燙熱辣的生活,最詩情畫意的風月,最閑適動人的煙火,統(tǒng)統(tǒng)裝進江南小劇場。它們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常常近在咫尺,裝飾起你的江南好夢。一年數(shù)百場的江南小劇場演出,是蘇州捧出的日常飯蔬,既有營養(yǎng),又能熨帖心靈。
永不落幕的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jié),好戲連臺的長江文化節(jié),韻味十足的戲曲百戲盛典……蘇州以好戲為引,唱響“大文藝”之歌。這是江南文藝之歌,亦是大國自信自強之歌。由姑蘇這片江南熱土,看見一條“大文藝”路徑愈發(fā)鮮明:堅持創(chuàng)作精品劇目,打造品牌活動,繁榮群眾文化,加強院團建設,積極培育人才,最終串珠成鏈,形成文化強市建設的合力。
新春將至,在蘇州,過“酥“年,江南名花又將次第綻放,重磅活動紛至沓來,讓人讀懂不同的“酥”味。浪潮滾滾,唯有向前,蘇州的江南文化必將與時代同頻,“潮”向未來,流向遠方。(蘇報融媒記者 王敏悅)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