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淵獅城”復原的牌坊
余年春畫
前幾天我去到杭州淳安的千島湖文淵獅城景點,碰到了幾個北方游客。他們佇立在門口一幅地圖前,看了許久發(fā)出一聲感嘆:“我還以為千島湖是天然形成的,沒想到是人工的,還有這樣一段歷史!”
門口畫的這個“獅城”,我們打開網(wǎng)絡地圖,是找不到它的。但說消失,也不恰當,因為它現(xiàn)在就在千島湖的水下。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千島湖,湖上是1078座島,湖下是淹沒的古城。
1960年,新安江水庫建成,大壩將新安江上游攔截成一個巨大的湖泊,連綿的山嶺淹入湖中成為大小島嶼共1078個,故名“千島湖”。千島中的“島”,其實是露出水面的山峰。
在淹沒入水之前,這里存在的獅城是什么樣的?居住的居民去哪里了?
這必須找到獅城的原住民才能回答。幾十年過去了,獅城的居民散在各地,健在的也上了年紀。在千島湖當?shù)氐臓烤下,我們找到了一名獅城居民——章應賢。透過他的回憶,我們“潛入”千島湖底看看這座浙江版“亞特蘭蒂斯”。
一座城有五個城門
西城門在水下仍能開合
章應賢,1946年出生,生于獅城,長于獅城,13歲時,他和家里人從獅城搬出。輾轉(zhuǎn)麗水、杭州等地。目前定居在杭州。
“獅城,始于漢唐年間,是原遂安縣的縣城,位于千島湖至姜家航道的遂安列島與婺頭尖之間,距姜家5公里,是古嚴州六縣中唯一擁有城墻的縣城。獅城雖小,方圓不到1平方公里,但它仍是個城,一點不假�!彼麑Κ{城的記憶非常深刻。章應賢告訴我們,他年輕時做泥瓦匠,后來拜師學畫畫,將記憶中的獅城畫了下來。
目前獅城的復原地圖,得到官方認可的有兩幅:一幅來自余年春老人,他花了13年走訪了許多獅城原住民;另外一幅就是章應賢根據(jù)自己的印象來畫的。兩幅圖重疊后,獅城的格局是一樣的,我們也是根據(jù)這兩幅圖為大家做個介紹。
先看獅城的地理位置。
明萬歷壬子《遂安縣志》載:“婺峰環(huán)其前,五獅擁其后,襟帶五強,龍渡諸溪,肘臂六星,文昌諸閣,雖不通大驛,實嚴勝壤也�!�
結合地圖來看:獅城的南面是婺峰,現(xiàn)在俗稱“茅頭尖”,是淳安三都最著名的山;北面則是五獅山,獅城的名稱也據(jù)此而來。
東面的這一條河流叫龍溪,現(xiàn)在叫龍川灣,龍溪上這座龍渡橋,是獅城居民往來返鄉(xiāng)必經(jīng)之路。
當年的獅城可謂四通八達,根據(jù)淳安年近80歲的王兢老師的《千年古城獅山鎮(zhèn)》記載,當時的獅城向東可到東亭、界首;向南可達武泉、巖村;向西可至堨下、姜家;向北可達百畝畈、橫沿,這幾個地方都是富饒的魚米之鄉(xiāng),可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九九歸一抵獅城。
為何有兩個西門?章應賢說,這里有一個傳說:西門和南門之間有一個姜家,明朝時出了位進士,名叫姜習孔,后官至四品知府�;噬蠟榉奖闫淙氤�,準開一小城門,當?shù)胤Q小西門,也稱康阜門。
2012年4月27日,水下考古工作人員潛入千島湖底探尋獅城,拂去城墻上的淤泥,石縫里的石灰保存完好。其中氣勢雄偉的拱形西城門也完好地屹立在水中,并且能夠開合。
節(jié)孝坊上有塊刻有“圣旨”的匾
城里有什么?
典當、鹽棧、南貨、
京廣洋貨、煙酒糖......
還有重達3000斤的古鐘
今年79歲的章應賢,對生活了13年的獅城,記憶仍十分清晰。
章家原是做布料生意的,還算殷實,家就在南門口子上。
“每天上學,就是登上城墻,順著城墻道走到大西門下去,就是我的學校,一兩公里路吧。”章應賢指著地圖指給我們看他曾經(jīng)每天的上學路。
獅城有東街、南街、西街、北街、直街、橫街等主要街道,最繁華的是東街,也是縣署所在地。獅城毗鄰安徽、江西,曾是新安江畔徽商的商路樞紐之一,城里做生意的人多,店鋪的類型也緊跟潮流。
20世紀40年代,城內(nèi)先后有典當、鹽棧(承銷官鹽)、南貨、京廣洋貨、煙酒糖、成衣、藥材、圖書、照相、染坊、燈籠、雨傘、面館、理發(fā)、鑲牙、水果、熟食等各色商號店鋪。民國二年(1913年),遂安國貨商場在獅城開業(yè)。
“那時候我們家做布料生意,還兼做點茶葉,你想想,那時候城里的東西就出口德國了,獅城的貿(mào)易還是很繁華的�!闭聭t說。
當時這里有五千常住人口,以王、姚、余、方、胡、汪、黃等姓氏為主�?v觀歷史,名人很多,而對社會貢獻大、名望大的人,古時的最高禮遇就是立牌坊。
獅城內(nèi)共有十來座牌坊,有忠義坊——為官清廉的方師爺;父子傳芳坊——大孝子余復;盱江循良坊——為官性格剛直的余學文;科甲聯(lián)登坊——學識淵博的詩人方干,等等。其中規(guī)格最高的是一座貞節(jié)牌坊,據(jù)《遂安縣志》記載,妻子王氏的夫君婚后不久就因病去世,王氏夜里哭泣,平日努力寬慰年邁的婆婆。婆婆勸她改嫁,父母勸她回家,她堅持守寡50年。
有人正氣傳四方,也有人惡名遠播。
“有一個地方啊,之前是很多人不敢去的,就是毛一鷺的宅子,毛一鷺是明代魏忠賢的‘首席走狗’,他的家就在東街上面一點。據(jù)說他怕死后遭挖墳鞭尸,所以出葬時虛葬了好幾處墳墓,到現(xiàn)在我們都不知道他葬在哪里�!闭聭t說。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位于北門城內(nèi)后山上,那里曾有一口重3000斤的古鐘,是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遂安洞神宮道士黃智遠募金鑄成。
“鐘聲10里外都能聽到,抗戰(zhàn)期間,那口古鐘是作空襲警報用的。”
章應賢將記憶中迎百子燈的場景畫了下來
被里戲、迎百子燈、康塘旱船
獅城民俗你聽過嗎
獅城人有一個特別的民俗:被里戲(獅城土話,意為躲在被窩里演的戲,即看不見表演者)。
其實這是一種口技表演——人躲在幕布里,發(fā)出鳥鳴、犬吠、牛叫等聲音,人們可以從各種各樣的聲音里聽明白一個簡短的故事。行頭也很簡單:一幅布帳、一個洋鐵盤、一壺水、幾塊小木板,還有幾個小布偶。
章應賢說,在獅城的縣門前、南門壩上、橫街菜場經(jīng)常能看到演被里戲的。
“被里戲演完后,表演者還要賣牛皮糖的呢,是不是很有生意頭腦?”
雖然這項民俗表演已隨著獅城的淹沒而失傳,但也有一些民俗留存了下來,如“獅城迎百子燈”“康塘旱船”,目前均已被列入淳安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迎百子燈”起源于唐武德年間,為感激東海龍王,當?shù)厝嗽诿磕暝?jié)制作板凳龍以“迎龍燈”的方式作紀念,游行時,嗩吶聲聲,鼓樂齊鳴。
“康塘旱船”則是一項與讀書相關的民間藝術活動。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曾在獅城講學會友,置畫舫于池。據(jù)說當年朱熹在畫舫上授學的洪氏三子,同榜及第。當?shù)厝苏J為凡上此船者都會變得更加勤奮好學、聰慧過人,于是就以竹、紙糊旱船,每逢元宵,在環(huán)翠池遺址舞旱船求靈,鼓勵讀書人。
不要忘了獅城
1959年4月的一天,下著大雨,13歲的章應賢在城墻道上走回家,遇上一個扛著望遠鏡的年輕人。
“你知道嗎?你們要‘移民’了�!闭聭t聽到他的這句話后,非常興奮。
“我當時就想著,要坐火車去新房子了,還以為跟旅游一樣�!闭聭t回憶起過去,滿臉感慨。
1959年,新安江截流,庫區(qū)開始蓄水。獅城居民要在幾天內(nèi)搬離家鄉(xiāng)。
章應賢一家跟獅城內(nèi)的大多數(shù)人一樣,整理好行囊,朝著新家走去。往日的玩伴,一走就是散在天涯。
“搬到麗水、安徽、江西的都有,那時候沒有電話,我們只能四處探聽親戚搬往的地方。探親的時候我們要走70里山路�!�
大壩在新安江上游攔截,水流沖入獅城。巷子間的叫賣聲,看被里戲的歡呼聲,古鐘的敲擊聲全部淹入水中,仿佛被永久定格了下來。這幾年,復原版水下獅城出現(xiàn)在千島湖淳安縣。
根據(jù)當?shù)厝说幕貞�,復原了全獅城最繁華的東大街、北大街,甚至還在北大街再現(xiàn)了古獅城著名的姚氏、功德牌坊、貞節(jié)牌坊等7座牌坊,對諸多水下古城的建筑細節(jié)也進行了復原。
得益于通信的發(fā)展和當?shù)氐呐Γ斈晟⒙湓谌「鞯氐莫{城原住民也時常重聚在這里。
“我們的家鄉(xiāng)在湖底,看是看不到了。但這座城市我不希望大家忘卻,因為是我們獅城人的鄉(xiāng)愁�!闭聭t說。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