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江玥 攝
昨天是冬至,也是“數(shù)九寒天”的開始。在冷空氣的影響下,杭州進入了“冰箱模式”——今天最低氣溫0℃,最高氣溫也不過6℃,東西放外面可能比冰箱冷藏還管用。
連晴天氣也暫告一段落,今天夜里到明天,3000米左右的高空有水汽,天空云量會增多,杭州局部有小雨,臨安高海拔的山區(qū),比如太子尖,因為氣溫低,有可能飄落零星的雪。不過即使真的下雪,也應該很小。
另外,受弱冷空氣補充影響,25日-26日局部有霾,明顯的降雨和降雪都不會有。
總的來說,未來一周杭州天氣總體不錯,就是霾天較多,大家出門記得戴上口罩。23日、25日、26日這三天的云量最多,陽光略差,局部會有小雨,但肯定下不大。
進入最冷的“數(shù)九寒天”階段
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日照時間約為10小時12分鐘。這也標志著杭州即將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節(jié)。
很多人覺得,今年冬至好像也沒有很冷。其實,冬至本身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就像一天當中最熱的時候不是中午12點,最冷的時候也不是晚上12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冬至這一天雖然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但由于地表尚有“積熱”,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嚴寒往往在冬至之后。
從科學角度來講,氣溫的升降變化,不僅取決于熱量的收入,還要取決于地面向太空輻射熱量的支出。當兩者達到平衡后,氣溫才能調(diào)頭上升或降低。雖然冬至之后,太陽高度角漸漸大起來了,地面得到的太陽輻射也開始增加了,但仍入不敷出,氣溫仍然會繼續(xù)下降。俗話說,“三九嚴寒”,“三九”往往才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日子。
不過,冬至期間,冷空氣活動會越發(fā)頻繁是真的。氣象臺表示,冬至期間,由于極地冷空氣勢力較強,并且經(jīng)常南下影響中低緯度地區(qū),這些冷空氣的入侵往往就會帶來大風、降溫、降雪等天氣過程。而且在冷高壓的控制下,天氣也會變得晴朗、干燥、寒冷。
“晴冬至,爛年邊”沒有科學依據(jù)
昨天冬至,是個大晴天。不少人又開始擔心了,蛇年春節(jié)要被雨水籠罩了。因為民間一直流傳“晴冬至,爛年邊;邋遢冬至,清爽年”“冬至晴一天,春節(jié)雨雪連”“冬至雨,必年晴”等諺語,大意是說,如果冬至是晴天,則春節(jié)將是陰雨天氣,反之,如果冬至是陰雨天,則春節(jié)將晴好。
杭州市氣象臺專門找了近30年冬至、除夕的歷史天氣數(shù)據(jù)做對比。統(tǒng)計顯示,22年的“晴冬至”中,只有7年出現(xiàn)了“爛年邊”,占比31.8%;剩余的15年“晴冬至”,對應的都是清爽年,占比68.2%。剩下8年的“邋遢冬至”,只有3年出現(xiàn)了清爽年,占比37.5%;剩余的5年是“爛年邊”,占比62.5%。
大家之所以覺得“晴冬至,爛年邊;邋遢冬至,清爽年” 很準,從科學上講,其實是一種選擇性記憶和心理認知偏差導致的錯覺。
天氣變化本身存在一定的隨機性和概率性。在漫長的時間里,偶爾出現(xiàn)冬至晴天隨后過年期間天氣不佳的情況,符合自然天氣變化的概率分布。當這種情況發(fā)生時,人們會因為俗語的存在而特別關(guān)注并記住,而對于冬至晴天但過年時天氣正常或相反情況不符合俗語的時候,往往沒有給予同等的關(guān)注和記憶,從而造成一種該俗語很準的錯覺。
人類大腦更容易記住那些符合預期或特殊的事件,而忽略不符合的情況。當“晴冬至,爛年邊;邋遢冬至,清爽年”偶爾被驗證時,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后續(xù)的回憶和傳播中不斷強化這種關(guān)聯(lián),而眾多不相符的情況則被選擇性遺忘。從認知心理學角度看,這種選擇性記憶會使人們過度高估俗語預測天氣的準確性了。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quán)請出示權(quán)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