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面設施擴能工程采氣系統(tǒng)順利完成進氣調試,位于金壇區(qū)直溪鎮(zhèn)的中國首座鹽穴儲氣庫金壇儲氣庫日采氣能力提升1.8倍,并完成連續(xù)16天、每日2200萬立方米的采氣任務,采氣能力創(chuàng)歷史新高。
金壇儲氣庫隸屬國家管網集團儲能技術公司,是西氣東輸一線重要的調峰應急氣源,設計庫容26.39億立方米、工作氣量17.14億立方米,也是我國首座鹽穴儲氣庫。儲氣庫于2006年12月投產,至今累計采注氣量超百億立方米。
作為國家管網系統(tǒng)內唯一的鹽穴儲氣庫,金壇儲氣庫具有“隨注隨采、注采靈活”的獨特優(yōu)勢,應急調峰保障范圍覆蓋江蘇、安徽、上海等3個省份,為長三角地區(qū)優(yōu)化能源結構、改善自然環(huán)境等作出了積極貢獻。
目前,儲氣庫已投產36口鹽穴,按照每口鹽穴設計的日采氣能力100萬立方米來算,儲氣庫每日采氣可達3600萬立方米。受地面設施所限,地面能力遠遠跟不上地下能力。去年3月,地面設施擴能工程啟動,全面提升注氣和采氣能力。
金壇儲氣庫項目啟動至今,項目建設團隊累計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0項,形成選址、造腔、運行、監(jiān)測、老腔改造一體化技術,研發(fā)出天然氣阻溶造腔技術、儲氣庫集成管理平臺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新裝備。
與傳統(tǒ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儲罐的儲氣方式相比,鹽穴儲氣庫容單位容積投資節(jié)省約70%,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此外,天然氣儲存于地表1000米以下,具有安全性高、節(jié)約土地等優(yōu)勢。
金壇地下擁有豐富的鹽礦資源,利用廢棄鹽穴資源獨有的儲存性好、密閉性高的優(yōu)勢,金壇探索并形成“鹽巖腔體儲能關鍵技術研發(fā)及應用”,將廢棄鹽穴變儲氣“寶庫”。項目所在直溪鎮(zhèn)是國家管網“西氣東輸”“川氣東送”重要節(jié)點,正加快招引光伏和采儲產業(yè),全力打造“礦地融合示范區(qū)、清潔能源新高地”,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設。
(楊成武 圖文報道)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