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央視面對面節(jié)目講述了殲-15飛行員曹先建遭重大空險,劫難后復飛的故事。
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位此前已經從事飛行14年、曾多次成功處置過緊急情況的飛行員原本想挽救戰(zhàn)機,卻錯過了最佳的逃生時機,致使全身多處爆裂性骨折。
誰也沒想到的是,出院僅70天他就駕駛“空中飛鯊”重返藍天,成功參加了新一批艦載戰(zhàn)斗機飛行員首次著艦飛行。
曹先建
戰(zhàn)機墜海前2秒,他才被迫跳傘
迎著遼寧艦滑躍14°的飛行甲板,曹先建躍上云天,繞艦一轉彎,二轉彎,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鉤……“飛鯊”戰(zhàn)斗機精準勾住了遼寧艦甲板的3號阻攔索,著艦成功。
著艦指揮官打出2.96這一近乎滿分的高分,曹先建成功取得航母資質認證。這一天,距離他身負重傷419天,距離第二次手術出院復飛僅僅70天。
2016年4月6日,飛機飛控系統(tǒng)突發(fā)故障,為挽救戰(zhàn)機,曹先建錯過最佳跳傘時機,直至戰(zhàn)機墜海前2秒才被迫跳傘,導致其身負重傷,腰椎多處多發(fā)性骨折、爆裂性骨折。
被戰(zhàn)友救回后,曹先建見到政委說的第一句話是:“對不起,我給組織添麻煩了!”去醫(yī)院救治途中,曹先建問的第一句是:“我還能飛嗎?”
之后曹先建接受了長達10多小時的手術,兩塊鋼板被固定在他的腰椎上。 航醫(yī)主任曹光磊說:“到底后面能不能飛,當時誰心里都沒底。飛還是不飛?在別人看來的‘兩難’問題,曹先建壓根沒考慮過,他一直堅信自己還能飛。”
為了著艦飛行,他堅持提前手術
要知道,康復治療曹先建需要進行兩次較大的手術,為了保險起見,醫(yī)生建議兩次手術間隔8個月以上。然而,曹先建卻堅持要求盡早進行第二次手術,這讓醫(yī)生十分為難和不解。
“除去手術后康復、歸建開飛和完成上艦前技術考核的時間,我必須趕在12月前做完手術!”算準了著艦飛行的時間——2017年5月,曹先建說出了自己的“難”處。
(殲-15戰(zhàn)機全貌)
一天中午,病房的門被輕輕推開,站在門口的是父親和妹妹。顯然,他們是來“拉后腿”的。曹先建的父親說:“你在天上飛了14年,我們?yōu)槟銚牧?4年!你在空中第一次遇險,你媽幾天沒吃飯;這次遇險,你媽差點也住院……老爸求你一件事,趁這次受傷,咱們不飛了!”
然而,曹先建卻說:“我是一名軍人,在國家需要的時刻,如果我當了逃兵,將一輩子都直不起腰來!”經過三天推心置腹的交談,終于換來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在曹先建的咬牙堅持下,兩次手術都很成功。經過嚴格的身體檢查和心理測試,醫(yī)學鑒定組專家一致同意,曹先建可以歸隊參加訓練了!
傷口剛拆線就歸隊,節(jié)假日都已放棄
恢復訓練的過程雖然困難重重,但曹先建硬是憑借驚人的毅力,迅速融入了訓練。傷口剛剛拆線,曹先建就纏著醫(yī)生為自己制定康復運動計劃。每做一個動作,傷口便撕裂般疼痛,每走一步,都要咬緊牙關。
一天下午,床頭的電話響了,接完電話,曹先建失聲痛哭。他不敢相信,由于飛機電傳故障,他的好戰(zhàn)友張超壯烈犧牲了。張超曾經說過:“人民海軍要想飛向遠海大洋,就要有一群不畏風雨的海鷹,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振翅高飛!”
遼寧艦(資料圖)
那之后,曹先建練得更勤了,他的病房成了一間“多功能室”,既是學習室,又是健身室,還是訓練室。
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飛行員盧朝輝曾說,曹先建的飛行欲望特別強,從他身上你能感受到那種對藍天無限的渴望。
為了把住院耽擱的訓練補回來,曹先建與時間展開了賽跑。陸基模擬著艦,他已練得得心應手,卻依然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為了突破一些技術難題,他把所有的節(jié)假日都放棄了。就是憑借著這股子韌勁,曹先建最終各項考核指標合格,實現了自己的航母夢。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