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咨詢:兒子在外經(jīng)常被其他小伙伴欺負,要么默默忍受,要么站在原地哇哇大哭,這一次他忍不住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我。作為父母,是教育孩子去“理論”一番,還是“打回去”?
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師工作室答疑:夏光清老師認為,孩子被欺負,是一種非常難過乃至卑微的情緒,一旦告訴家長,說明這件事已經(jīng)給他造成了負面影響,希望從父母這里獲得支持和安全感。父母生氣、著急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首要的是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心理學認為,孩子能用語言把發(fā)生的“傷害”描述出來,讓情緒順暢地流動出去,問題往往就不那么嚴重了。有的家長會主張打回去,主要是害怕孩子吃虧。實際上,如果真的讓孩子還手,不僅難以消弭“被欺負”,還可能使沖突升級,讓孩子受到二次傷害,對其情商和社交能力的發(fā)展將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
什么樣的孩子容易被欺負呢?一是在家里常被父母管控的孩子,在外被欺負了不敢和家長說;二是社會性發(fā)展缺失的孩子,會交朋友的孩子一被欺負自會有人站出來替他撐腰;三是性格懦弱的孩子,被欺負不知道如何回擊。當孩子被欺負,父母要及時干預,同時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讓他自己去思考、判斷并實踐,這樣才能順利成長。
孩子被欺負,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呢?南京市江浦實驗小學肖霞老師提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第一步,弄清事情的經(jīng)過。當孩子被同學打了,父母需要弄清兩個問題。打人的孩子有沒有打過別人?其他同學的表現(xiàn)是什么樣子的?目的是了解孩子有沒有被當成特定的欺凌對象。如果打人的孩子平時就喜歡追來打去,班里的同學也站出來替孩子撐腰說話,說明這只是一次日常的普通沖突,不必太在意。孩子聽到父母鎮(zhèn)定的語氣,感受到家人的支持、而不是家長的失控,從而堅信有父母作為堅強后盾,這件事沒那么可怕,不至于留下心理陰影。
第二步,了解受傷害程度。如果孩子只是受了點小傷,如嘴角青了一塊,只是覺得沒面子,并不十分疼,說明事態(tài)并不嚴重。父母可以把處理權交給孩子。如果孩子被對方扇了一個耳光,雖然沒受傷,但不可預見的后果會很嚴重,父母需要出面。社會心理學有個“旁觀者效應”:當你求助時,不要泛泛地喊“誰來幫幫我”,一定要將責任和壓力交由一個特定的人,如“班長,他總是追著我打,我很難受,你能幫幫我嗎?”這樣,孩子容易得到一個強有力的幫手。這一方法不妨教給孩子。
第三步,理解孩子的感受。父母不妨先征詢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說:“爸爸,我需要這個同學向我道歉,保證下次不再打人!”家長可以與老師及時溝通,問題會在第一時間解決,而且對方道了歉,善良的孩子會立馬原諒對方。站在孩子的立場,問問孩子的想法,比直接告訴孩子“怎么做”要好。不妨這樣訓練,當自己“被欺負”時,身體挺直,眼睛正視對方,有氣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我不喜歡這樣,請你住手!”
最后一步,持續(xù)保持關注。孩子被欺負了,心理狀態(tài)怎樣?打人的孩子變化了多少?是否還會發(fā)生同類事件?需要密切關注。如果孩子依舊被欺負,家長必須主動出手,避免孩子卷入校園暴力之中;如果孩子與對方成了好友,事情才算真正得到解決。父母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朋友多的孩子一般不容易被欺負,同時自己要有正氣,欺負人者認為你不再是“軟柿子”,往往會知難而退。當然,如果遇到某一個人持續(xù)地欺負孩子,且孩子解決不了,父母需要強力干預,該找老師的找老師,該找家長的找家長。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