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慧晶稱,自己選擇“汽修專業(yè)”是出于興趣。 本文圖片 受訪者提供
17歲的職業(yè)高中二年級女生古慧晶突然火了。扎著丸子頭,穿著灰色工裝服,戴著白色手套在車間里擺弄扳手、拆卸輪胎——她的這一形象在網上廣為流傳,成了網友眼中又颯又美的“汽修班女孩”,并被稱贊“用實力打破了性別和職業(yè)偏見”。
古慧晶是深圳市第二職業(yè)技術學校2019級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的一名學生。今年4月,古慧晶代表學校參加廣東省職業(yè)院校學生專業(yè)技能大賽,在機電維修賽項目中獲得一等獎。在這場比賽中,她不僅刷新了發(fā)動機拆裝賽項目的全校記錄,也成為廣東省第一個參加此類賽事并奪得一等獎的女生。
6月29日,古慧晶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稱,意外走紅后,“很開心”,因為自己出于興趣考慮選擇了職業(yè)學校汽修專業(yè),曾經一度被外界質疑。而現(xiàn)在,她覺得自己的選擇得到了社會認可。
“職校生都是在混日子、女孩不能學汽修,這些都是刻板印象。”古慧晶稱,自己不希望被“標簽化”,“我的人生我做主,其他的就讓別人說去吧。”
古慧晶正在電腦上查看電路圖,進行汽車故障診斷。
出于興趣,選擇到職校學汽修
初中畢業(yè)那年,古慧晶面臨著普通高中或職業(yè)高中兩條路的選擇。經過多方了解和考慮,她選擇了后者。
“如果我去普通高中,很可能每天都會苦惱。”古慧晶曾在媒體采訪中透露,自己從小就喜歡汽油的味道,每次在電影里看到汽車改裝的鏡頭會特別興奮。去職校學習汽修,沉浸在自己感興趣的世界里,她覺得會更有意義。“這不只是關乎興趣,汽車行業(yè)前景也不會差。”古慧晶說。
對于她的決定,家人也頗為不解。“一開始家人是不認可的,覺得汽修不是女孩該干的事情�;丶疫^年的時候,有的親戚也會覺得我好像是在搞笑一樣。”周圍人的看法或多或少地會讓她有些在意,她一遍又一遍地跟家人解釋著自己的理由。但她并不后悔自己的決定,“話是從別人嘴里說出來的,但選擇是我自己的選擇。”
在職業(yè)學校的學習,基礎課和專業(yè)課各占五成的比例。除了汽修課程,還需要學習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古慧晶就讀的深圳市第二職業(yè)技術學校采取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設置了車身修復、電子電工等專門的實訓室用于教學,設置了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和汽車電氣設備構造等專業(yè)課程。3000平方米的機電維修車間里,一輛輛車按照汽車4S店的布局在地面劃設的黃色虛線內整齊地停放著,古慧晶在這里練習實操技能的同時,一并學習發(fā)動機、底盤構造等理論知識。
她終于有機會一頭扎進自己喜歡的“汽車世界”里了,這并不容易。汽修不僅需要腦力,更需要體力,在很多人眼里,這是“男生的事”。古慧晶坦言,班里40名同學,男生占大多數(shù),“說實話,他們學得會比我快很多。”為了趕上進度,古慧晶自己擠出時間,請教老師和學長。
高一時,古慧晶得知學校針對廣東省職業(yè)院校學生專業(yè)技能大賽專門組建了集訓隊,就開始利用課余時間跑去實訓室,跟著正在備賽的學長們觀察、學習。再到后來,她自己也報名加入了這支隊伍。
她所參加的汽車機電維修項目比賽分為車輪定位、發(fā)動機拆裝、汽車定期維護和汽車故障診斷四個子賽項,其中故障診斷項目的分值最高,占比30%。在這個賽項里,出題老師會在汽車上設置多個故障點,要求參賽選手啟動車輛觀察故障現(xiàn)象,并迅速確定故障范圍,然后結合對應系統(tǒng)的控制電路圖對懷疑的元部件和線路一個一個地檢測,由此找出故障點,將故障排除。
為了參加這個比賽,古慧晶需要額外掌握電路圖知識,這成了她學習中最難的環(huán)節(jié)。“起初我腦海里是沒有(電路圖)概念的,老師怎么講也聽不懂。”只要一有機會,她就擠出時間請教老師和學長,配合著自行理解摸索,學了快兩年之后,她才慢慢找到了感覺。
古慧晶正在檢修汽車。
想證明女生也能學汽修,她“住”在了車間
今年3月,深圳市第二職業(yè)技術學校開始組建本年度技能大賽的參賽隊伍,這一次,古慧晶被選為了參賽隊員之一。所有的隊員必須先經過市級比賽和隊內比賽的選拔,成績最好的才能代表本賽項參加廣東省的比賽。在所有的參賽選手和后備選手中,古慧晶是唯一一名女生。經過輪番比拼,她如愿贏得4月舉行的廣東省職業(yè)院校學生專業(yè)技能大賽汽車機電維修賽項的參賽資格。
古慧晶說,強化訓練階段任務量比日常練習要繁重得多,每天從早上8點開始,一直到晚上10點,除了吃飯時間,她幾乎“住”在了車間里。比賽前兩周,為了加強技能,古慧晶選擇在實訓室里加練到凌晨一兩點才離開。
每天晚上回去的時候,宿舍已經熄燈,其他女生都已經睡著。為了不影響大家休息,她只能摸著黑小心翼翼地洗澡。“很難熬。”古慧晶說,“在一個全是男生的環(huán)境里,真的很不好受,有孤立無援的感覺。”
為了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動作,古慧晶需要穿著帶鐵塊的工鞋在車間里“以跑代走”。四個賽項,完整操作一遍要兩個多小時。一趟流程做完,古慧晶的衣服和鞋子全部濕透,手上、臉上和脖子上也都沾滿了黑色的機油。長時間的訓練難免會磕磕絆絆,手腳磨破也都是常事。而像這樣的練習,她每天要重復至少三四遍。古慧晶說,這個過程就像跑800米長跑,還要一邊講話一邊背公式,不僅工作量很大,腦力也要兼顧。
古慧晶與兩名指導老師的賽后合影。
“對我來說很恐怖,比戰(zhàn)士訓練還要累。”古慧晶稱,自己是代表深圳市參加省賽,也是廣東省第一個參加這類比賽的女孩子,“想證明女生做汽修同樣優(yōu)秀,壓力很大”,高強度訓練下,她也曾動過退縮的念頭,但每次都咬牙堅持了下來。“我自己選擇的路,就不想半途而廢。”古慧晶說。
這時,學校的比賽指導老師李世川、李海給了她很多鼓勵和支持。6月30日,李世川告訴澎湃新聞,相較其他參賽的男生,古慧晶的優(yōu)勢在于細心。在做車輛底盤檢測時,她表現(xiàn)得更有耐心,能對所有環(huán)節(jié)按部就班地檢測完畢,從而發(fā)現(xiàn)專家組在細節(jié)處設置的故障點。“有的男孩相對粗糙一點,雖然能快速做完,但會丟掉一些細節(jié)分,最后在總分上未必占優(yōu)勢。”
對身形苗條的古慧晶而言,最大的困難在于體能。汽車零部件一般較重,這對她來說是個考驗。由此,李世川在訓練里會特別關注古慧晶的狀態(tài)。“她本人沒有喊苦喊累,但我們通過步伐和動作可以看出來,有時候她的體能已經跟不上了,就需要進行調整。”每當這時,李世川就會讓古慧晶停下汽車定期維護和車輪定位等對體力要求高的操作,轉而練習故障診斷等腦力項目,稍加休息。
同時,李世川和李海也為她制定了專門的方案,教她利用巧力取代蠻力:安裝螺栓時學會借助現(xiàn)場的條件將工具加長,安裝輪胎時可以使用雙手外加腿部力量將輪胎舉起......這樣即使用時稍長一些,但古慧晶也總算有了能力將動作高質量完成。
這些努力最終獲得了回報。今年4月,古慧晶斬獲省賽一等獎第三名,并獲得國賽遴選賽參賽資格。在比賽中,她操作發(fā)動機拆裝賽項目總共用時是26分鐘,比全校以往最好的成績少半分鐘,刷新了記錄。
“對一個女孩子來說,獲得一等獎,真的不容易。”李世川對學生取得的成績頗為驕傲,據他透露,古慧晶目前已憑借這項成績被深圳一所著名職業(yè)院校免試預錄取。不過,古慧晶也在為高三階段的“高職高考”做準備,希望能“更進一步”,考入一所本科院校。
生活中的古慧晶。
我的人生我做主”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古慧晶是“該玩就玩、該學習就學習”的性格,平時喜歡下下象棋、逛街和攝影,也愛打扮自己。多才多藝的她,還曾獲得2020年廣東省校園攝影大賽二等獎。在她的朋友圈里,曬出了不少造型精致的個人照,讓人難以將她與汽修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
古慧晶意外走紅后,網友稱她是“超颯的汽修班寶藏女孩”。對此,古慧晶覺得很開心。“職校生都是在混日子、女孩不能學汽修,這些都是刻板印象。很多人會因此害怕被人嘲笑、質疑,而不敢去嘗試。”古慧晶稱,自己不希望被“標簽化”,在職校的兩年里,她學到了真正有用的知識,也在自己熱愛的道路上收獲了進步和成長,“我的人生我做主,其他的就讓別人說去吧。”
李世川告訴澎湃新聞,古慧晶走紅后,表現(xiàn)得很淡定。“我以為她成為‘網紅’之后要‘飄’了,但她還是表現(xiàn)得比較成熟,能正確看待這些榮譽。”李世川說,作為女孩子,能勇敢進入這個被標簽化了的“男孩子專屬行業(yè)”,“讓我驚訝、感動,希望她能夠繼續(xù)堅守,做出一些成就。”
“女生學汽修很少見,并且還做得非常好。”6月30日,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朱新卓教授表示,古慧晶之所以會在網絡上受到廣泛關注,主要是由于大眾對“女性”和“汽修”的搭配感到稀奇。這種職業(yè)與性別匹配度上的偏見,會隨著民眾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技術的進步慢慢減少。更重要的是,古慧晶的選擇正體現(xiàn)了目前教育改革倡導的方向,希望學生在選擇專業(yè)和職業(yè)時尊重自己的興趣和內心的聲音。
李世川則稱,中國自古就有勞心者、勞力者的說法。“很多人覺得勞力者不體面、不光鮮,這種偏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變的,需要國家相關政策支撐,以及從事職業(yè)教育行業(yè)的人努力。”李世川說,對大部分家長來說,“還是傾向于選擇普通高中教育”,但在實際工作中,他接觸到的不少中考學生家長,也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進入職業(yè)學校接受職業(yè)教育。
“目前職業(yè)教育改革的一個方向是,打通中職學生的升學通道,比如廣東,很多本科院校已經面向中職生招生,有職業(yè)教育的本科生,將來或也會有職業(yè)教育的研究生。”李世川稱,普通高中的“落榜”學生不應抱著遺憾的心態(tài)來到職業(yè)學校,而應像古慧晶一樣,“開心地來”,因為職業(yè)學校也能為學生提供發(fā)展空間和提升渠道。
朱新卓也認為,很多中職生需要克服自卑心理,樹立一個觀念,即“靠技術也能過上美好的生活”。“只要你努力,真正掌握這些技能,則不亞于那些通過普通高中考上大學的人。”同時他也指出,社會應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讓一個人靠技能謀生也能過得上體面、衣食無憂的生活,以此來“消除家長和學生對讀中職的前途之憂”,家長也就不必把孩子逼到升學競爭的賽道上了。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