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土坑酸菜”被曝光引發(fā)輿論熱議,就在各大涉事廠商焦頭爛額之際,出人意料的是,成立25年、此前一直籍籍無名的方便面品牌白象卻火出 了圈,被買斷了貨,其網店還呼吁消費者理性購物,“吃多少買多少”。
有文章稱之為繼鴻星爾克、蜂花之后又一“野性消費”的國貨品牌。
據(jù)第三方直播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平臺灰豚數(shù)據(jù)披露——近一周,白象官方抖音號新增粉絲近30萬,直播銷售額達770多萬元,而在過去3個月,白象官方抖音號銷售額也僅為1300萬元。
3月15日晚,針對土坑酸菜等問題,白象食品霸氣回應:一句話,沒合作,放心吃,身正不怕影子斜。
直播數(shù)據(jù)爆炸式增長,7天銷售額破千萬
旗艦店連喊“理性消費”
近段時間,關于白象“1/3員工為殘疾人、拒絕外資收購、低調助力公益”等消息在網絡上盛傳,頻繁登上熱搜。
隨著輿論的持續(xù)發(fā)酵,白象重回大眾視野。而“3•15”晚會曝光的酸菜事件更是給白象的熱度添上一把火。
3月15日當晚,對于網友的質疑,白象食品在微博評論里回復:“一句話:沒合作,放心吃,身正不怕影子斜。” 隨后,白象食品明確表示,和3•15晚會曝光的插旗菜業(yè)從未有過合作。
在一些知名方便面品牌因“土坑酸菜”被下架時,白象方便面結結實實迎來了一波“激情消費”——旗下產品短期內銷量暴漲,淘寶旗艦店部分產品已經缺貨,多數(shù)產品均為預售狀態(tài);京東自營店里也同樣多數(shù)缺貨。
觀看人數(shù)迎來井噴
白象在電商平臺發(fā)布公告表示,近期訂單量暴增,給工廠帶來了巨大壓力,呼吁消費者更“吃多少買多少,不要浪費”。
從3月15日起,白象在其網店直播中接連兩天打出了“全面預售,理性消費”的標題。
白象網店截圖
據(jù)第三方直播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平臺灰豚數(shù)據(jù)披露——
近一周,白象官方抖音號新增粉絲近30萬,直播銷售額達770多萬元,而在過去3個月,白象官方抖音號銷售額也僅為1300萬元。
3月16日,白象官方旗艦店抖音直播迎來爆炸式增長。據(jù)極目新聞,記者查詢抖查查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當日直播間累計觀看人數(shù)達到187萬人次,較前一日增長140萬人次。此后兩天,白象官方直播間觀看人數(shù)均逾百萬,18日當天更是達到了200萬人。
近一個月銷售額
在直播觀看人數(shù)激增的同時,白象抖音平臺產品銷量也迎來激增。抖查查數(shù)據(jù)顯示,近七日,白象在累計銷量為27.4萬件,累計銷售額為1011.28萬元,占近一個月銷售額的77%。
近七天銷售額
僅以3月16日當天直播為例,當日直播間便交出了282.25萬銷售額、7.7萬銷售量的好成績單。同時,借著這一場直播,白象官方抖音號漲粉9.8萬人次。
目前,白象官方抖音號粉絲140.3萬人,在其視頻下方,網友評論多為“好吃”“國貨之光”“支持”等字眼。
曾拒絕日資、廣招殘疾員工
多年前就有媒體報道,在當時中國排名前四位的方便面企業(yè)中,曾有三家被日資進入,白象是四大巨頭中唯一拒絕日資的方便面企業(y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根據(jù)以往報道梳理,2011年,白象集團還占據(jù)17%左右的方便面市場份額,與今麥郎、統(tǒng)一大致持平。但到2020年,白象的市場份額只有7%,而康師傅卻有46%。面對這樣的情況,賺得不多的白象還招收了三分之一的殘疾員工。
今年3月,有博主介紹,白象方便面有三分之一的員工是殘疾人。對此白象并未正式公開回應, 但湖南省岳陽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官方網站曾于2016年12月發(fā)表一篇題為《白象食品公司有一個幸福群體叫“自強員工”》的文章中提到:“(白象食品集團)湖南分公司成立之初,就吸納了大量的殘疾人就業(yè)。到目前為止,湖南分公司共有485名員工,安排殘疾員工117人就業(yè),殘疾職工人均年收入30843.06元,殘疾職工年均福利15249元。”
據(jù)極目新聞,3月19日,記者從山東一家白象分公司了解到,目前該公司仍在招聘殘疾人群體。“現(xiàn)在車間共100個員工,殘疾員工有50個。”工作人員介紹,殘疾員工與正常員工有著一樣的待遇,一條流水線計件發(fā)放工資。以山東一車間為例,殘疾員工收入為4500元左右。
又一個鴻星爾克?
白象“出圈”后,帶貨主播們在賣貨時,會將白象、鴻星爾克、匯源果汁等品牌捆綁在一起,組成國貨專場。
2021年,河南遭遇嚴重暴雨洪澇災害。鴻星爾克、白象等企業(yè)出手捐贈,讓其成為公眾眼中的“國貨之光”。當時,白象方便面除了捐贈了500萬元,還直接將倉庫的方便面全都捐了出去,并發(fā)起了“到白象辦公室避雨”“到街頭給受困市民發(fā)泡面、發(fā)水”等援助工作。
也因此,白象此番走紅被網友稱為“又一個鴻星爾克”。
目前在白象食品的網站上,“企業(yè)社會責任”一欄占據(jù)重要位置。其中列出了包括“扶貧與教育”“臨時性危難救助”“環(huán)境保護”以及“熱心公益”等條目。
白象網站截圖
不過,白象此次受到的關注度,遠遠沒有達到去年7月數(shù)百萬人涌入鴻星爾克直播間、銷售額過億的壯觀景象。
3月18日,白象抖音官方旗艦店直播間的在線人數(shù)一直保持在2000人左右,排在當天帶貨榜第50位上下。另一個名為白象食品官方店的抖音直播間的人氣稍高,在線人數(shù)在6000人左右,排在當天帶貨榜的第8名。
而在此以前,白象方便面有很長一段時間消失在很多人的視野中。
消費者這種“洗劫一空”的購物方式令企業(yè)喜憂參半,喜的是這種突然出圈的方式是多少企業(yè)燒錢都砸不出來的營銷效果,憂的是這波熱情過去后“國貨之光”是否會再次被消費者所遺忘?
國內初代方便面“霸主”
作為河南的頭部方便面品牌,白象曾紅極一時。成立于1997年的白象,是國內初代方便面霸主,2003年,白象率先推出骨湯品類方便面,成為當時方便面市場的口味“風向標”。
圖片來源:白象官網
在2004年,白象年產量達50億包、銷售額達23億元,市場占有率上升至全國第三,當時國內的方便面四大巨頭分別為統(tǒng)一、康師傅、白象和華豐。
據(jù)北京商報報道,2007年,白象實現(xiàn)綜合銷售收入40億元,2013年收入達到50億元。
2012年,白象食品宣布擬在A股市場IPO。然而在排隊3年后,白象的IPO計劃流產。彼時,有報道稱,白象業(yè)績幾乎停滯不前,經營壓力巨大,其總部也搬離北京, 再度撤回河南大本營。 白象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
國內方便面市場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據(jù)2020年方便食品大會數(shù)據(jù)顯示,康師傅、統(tǒng)一、今麥郎銷售額占據(jù)前三,其中康師傅在國內的銷售份額達到了驚人的46%,而白象的份額僅為7%。
導致白象逐漸被消費者遺忘的原因有很多,拒絕外資收購是其中的導火索,緊接著的5年改制和行業(yè)內耗,都慢慢讓白象的聲音越來越小。
并非沒有求變。
白象也曾對標拉面說推出過“鮮面?zhèn)?rdquo;品牌,但并沒有激起太大水花。此前,白象還曾進軍面食行業(yè),開設了150多家福喜面食工坊連鎖門店,但這些門店最終都沒能走出河南。
2012年,白象開始發(fā)展飲料市場,十年間也推出多款飲料產品,但消費者卻似乎很難看到白象飲料的身影。如今在白象天貓和京東旗艦店,均沒有看到飲料產品的身影。在淘寶搜索“白象飲料”,才發(fā)現(xiàn)有小部分商家在售賣相關產品,但銷量都比較低。
來源:淘寶
編輯|程鵬 蓋源源 杜波
校對|盧祥勇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極目新聞、中新網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