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對于醫(yī)學和人類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在國際上更是獲得諾貝爾獎,堪稱是中國科學界的楷模。但是,奇怪的是,如此有著國際認可度和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在國內卻一直無法評上院士,如今新增的兩院院士名單也看不到她,這讓很多人感到奇怪和不可理解。
屠呦呦發(fā)現(xiàn)青蒿素,這個成果拯救全世界成千上萬的瘧疾患者,且不說這項發(fā)明具有多么大的學術意義,但說她將科學成果應用于救助人類,對人類生命和健康的貢獻就是巨大的。當然屠呦呦沒有獲評院士并不是有些人所說的她沒有博士學歷,實際上老一輩科學家很多人都沒有。
很多科學家特別是年輕的科學家,大言不慚地說,屠呦呦根本沒有資格評上中國的院士。他們說其實屠呦呦是偶然的情況下做出重要的發(fā)明,她在藥物化學這方面沒有起到任何的推動作用。青蒿素的提取分離和篩選分析等,屠先生沒有做出理論創(chuàng)新,只是在做普通的工作而已,換句話說,她就是運氣好。
這種說法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是它忽略了,我們不僅有科學院院士,還有工程院院士。實際上工程院院士,正是對那些在理論創(chuàng)新上不足,但在工程和發(fā)明上有巨大成就的人而設置的。比如說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其實他所做的工作也沒有多少的創(chuàng)新,甚至當年包含著很大的運氣成分,但并不妨礙袁隆平先生當選工程院院士。還要注意的是,袁隆平同時也是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難不成中國科學院的評選標準比美國科學院門檻還高嗎?
其實,用簡單的技術去發(fā)現(xiàn)偉大的事物更不容易,比抬高學術門檻,故弄玄虛的人更有價值。有一些年輕科學家自身還沒有做出什么成績的時候,卻偏偏瞧不上老一輩人,甚至把屠呦呦貶低成為技術員,試問哪一位科學家開始不是做著踏踏實實的技術員工作?仔細深究,那些偉大的科學成果,都不是從點點滴滴的技術員工作上做起的嗎?比如說山中伸彌發(fā)現(xiàn)IPS也是基礎的基因技術和篩選系統(tǒng),但是并不妨礙人們驚嘆于他的發(fā)明。
一項成果只要有利于人類社會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那么就應該予以最高的評價和贊譽,倘若分析說人家的方法太簡單了,多少有點馬后炮的意思。或許這些成果算不上什么學術成果,更沒有所謂定義領域的基本問題,提出革命性的創(chuàng)新方法,但是有多少所謂的學術創(chuàng)新,根本就是在自說自話。更可笑的是,形成了所謂的學閥,容不得他人的聲音。即便是目前的這些院士群體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在少數(shù)吧!
屠呦呦獲得科學成就,配得上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院士。所謂的院士評選,本身就有很多的人為因素和不合理的問題,這也沒有什么好避諱的,當年施一公和饒毅參選都被淘汰,時至今日,饒毅也不是科學院院士,但是國內生物界的院士敢說能夠做的比饒毅還好的,又有幾個人呢?
如今的諾貝爾評選很多都是三四十年前的發(fā)明和技術,正是因為這些發(fā)明經(jīng)受住時間的考驗,如今才予以他們最高的榮譽,而反觀某些院士的評選,憑借著臨時抱佛腳的論文,還有經(jīng)不起推敲的技術獎項,真是讓人搖頭。不知道是否還有人記得透明桌面技術嗎。
屠呦呦的成就無可比擬,代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領先水平,曾經(jīng)我們多么期待中國能有自己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如今,我們有了,卻長時間沒有為她正名。當然,對于屠老來說,當不當院士真的無所謂,她的成就就擺在那里,十個中科院院士恐怕也比不上,她進不去是兩院的損失。
歡迎關注我!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