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們在觀看“風景舊曾諳——潘鴻海油畫藝術展”。記者 林云龍 實習生 王伊靈 攝
萬松嶺麓,西子湖畔,浙江美術館走過了五千多個日夜。8月9日,浙江美術館開館15周年之際,“風景舊曾諳——潘鴻海油畫藝術展”“南山盈藏——浙江美術館典藏建設二十年成果展(2004-2024)”“師古開今——吳昌碩藝術傳承展”“與美偕行——浙江美術館館慶15周年同仁藝術展”四大展覽同時開幕。
20多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冒雨到西湖邊踏勘現(xiàn)場,并在隨后召開的會議上拍板決定,浙江美術館就建在西湖邊。那一刻,成了一錘定音的歷史瞬間。蔡元培、林風眠、潘天壽、劉開渠等幾代人的共同夙愿終于實現(xiàn)。
開館15年,浙江美術館探索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展示,激活美術、美育的當代價值,終成長為國內(nèi)一流的美術館。2009年,浙江美術館開館,首展“歷史的凝眸·浙江歷史文化重大題材美術作品大展”集聚百余位畫家的120余幅作品,一經(jīng)亮相,驚艷全國。
今天,引入“師古開今——吳昌碩藝術傳承展”,匯聚缶門師生數(shù)代名家的180件傳世之作,再現(xiàn)昌碩老人翰墨鐵筆詩文之精絕。
2004年,浙江美術館早在籌建期間就啟動藏品征集工作。20年來,浙江美術館以接受捐贈為主,實施了數(shù)百宗藏品征集項目,從零藏品到如今的3.3萬余件,逐步建立起反映當代浙江美術大省地位的典藏體系,成為國內(nèi)擁有藏品數(shù)量最多的公有美術館之一。
今天,“南山盈藏——浙江美術館典藏建設二十年成果展(2004—2024)”告訴我們積累下這不俗“家底”的點滴經(jīng)過。從籌建之初的周輕鼎、余任天、凃克、黎冰鴻、孔仲起,到開館之后歷年授受的吳冠中、傅狷夫、張書旂、周滄米、吳茀之、朱豹卿、趙延年……一大批藝術大家及家屬后裔較大規(guī)模的慷慨捐贈,書寫下浙江美術館歷年典藏的大事記與背后的無私凱歌。
2023年1月,著名油畫家潘鴻海先生逝世前,囑托夫人黃志清女士及兩個女兒把自己的油畫精品無償捐贈給國家。6月,這86件油畫出現(xiàn)在浙江美術館。
今天,“風景舊曾諳——潘鴻海油畫藝術展”的100余件作品和文獻,讓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位富于抒情氣質的藝術家,以嫻熟的西方繪畫語言表達著中國江南的氤氳意象與雋永鄉(xiāng)愁!拔艺J為這場典藏展覽還具有更為重要的社會意義,它傳達了一座公立美術館在當下、于本土、向未來所存在的意義、價值和姿態(tài)。”浙江美術館館長應金飛說。
從籌建期算起,至今20年來,浙美已收藏各類美術作品3.3萬多件,舉辦展覽500余場,惠及觀眾500余萬人次,取得數(shù)十個專業(yè)獎項,獲得了不俗的觀眾緣、出圈話題和業(yè)界美譽度。它意味著關心、支持和從事浙美事業(yè)的每一個人,把延續(xù)藝術生命的信任和愿景托付于浙美。
今天,“與美偕行——浙江美術館館慶15周年同仁藝術展”呈現(xiàn)浙江美術館自籌建、開館以來館員的藝術成就,濃墨重彩。
春去秋來,四季更迭,浙江美術館的每一磚一瓦都鐫刻著歲月的痕跡,每一幅畫作都承載著文化的重量。在這里,藝術不是冰冷的展覽品,而是有溫度、有情感的靈魂對話,在靜謐中陶冶眾生。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