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里,馮白楊、周本才二人大力推廣農技講習所,為的是要提高農民種養(yǎng)殖技術,利用丹山當地的資源和優(yōu)勢,盡可能幫助農民找到脫貧致富的道路。總而言之,在未來的一兩年里,丹山地區(qū)有多少個自然的行政村,他們就要辦多少個農技講習所。
自上次袁晶晶來丹山發(fā)現當地茶葉品種不錯,便考慮要搞個抹茶加工廠,這次專門來考察項目。由于郭興東抽不出時間,所以讓陳長生負責作陪,由他帶著袁晶晶去中華山村好好看看。
隨后郭興東主動聯系了林芳菲,決定要申請加入春暉行動,反哺農業(yè)。林芳菲自然是支持郭興東的決定,并提醒他要做好心理準備,自己向來對事不對人,將來工作開展之后若是有矛盾意見,希望郭興東不要太往心里去。
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顧含笑和馮白楊終于領證結婚。馮白楊第一時間給父親打電話報信,老兩口很是高興,積極采購給他們添置東西。另一邊,顧含笑跟著馮白楊在西餐廳吃飯,順便提及自己要下鄉(xiāng)做第一書記,馮白楊聞言大力支持,并告訴她若是在工作遇到任何困難,記得隨時向林芳菲請教。
這些年以來,林芳菲一直堅守在扶貧第一線,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帶領著鄉(xiāng)親們發(fā)展各種產業(yè),如今脫貧攻堅在丹山區(qū)展開,她又帶著工作人員們開始了貧困戶的甄別工作,堅持親自一家一家仔細查看。
然而林芳菲通過了解,發(fā)現有些村民謊報貧困,明明家里摩托車和牲畜都有,卻還是叫苦連天,聲稱自己吃不上飯,思想觀念不正確。其次就是村民們對村干部沒有信心,以前扶貧都是直接給錢,現在把錢換成物品資源,他們覺得不實際。
姜書記找來馮白楊談話,詢問他們鄉(xiāng)鎮(zhèn)針對精準貧困戶的甄別工作進展,馮白楊表示目前還在進行當中,主要因為人數龐大且復雜,再加上地理位置非常偏僻,分布零散,交通不便,所以在精準扶貧甄別方面,需要耗費很長一段時間。
也正因如此,姜書記告訴馮白楊要多抓產業(yè),更要有攻堅克難的決心,以及力量和智慧。馮白楊匯報他們丹山的一、二產已經初具規(guī)模,接下來如何把三產搞上去,依舊是他們全區(qū)工作的重中之重。
反觀郭興東看見《環(huán)保法》出臺新規(guī)定,說明國家已經重視起生態(tài)環(huán)境,而這種規(guī)定對于他們汞礦廠的環(huán)保標準會越來越嚴厲,以后那些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肯定會受限制。為此,郭興東找來林稟義商量,想要聽聽他的意見。
林稟義認為當務之急是需要盡快整改,更新換代。當初他設計這套裝備的時候,設計的排放只是以滿足基本標準為條件,想要滿足《環(huán)保法》新規(guī)的要求,不僅要設備升級,還要進行技術升級,需得花費一大筆錢。
可即便是這樣,林稟義強調升級對郭興東是利大于弊,因為目前的幾家汞業(yè)公司都不符合《環(huán)保法》標準,如果這個時候他能站出來,第一個響應國家號召,不但會在商品的銷路上不受影響,甚至還能在汞業(yè)方面起到帶頭和引領的作用。聽著林稟義的分析,陳長生面色凝重,可郭興東卻覺得很有道理,打算立刻著手這項工作。
林芳菲下鄉(xiāng)回來跟馮白楊匯報了情況,并包括面臨的難題,馮白楊倒是能夠理解農民的想法,所以更要進行合理引導,不僅扶貧還要將扶志和扶智落實到實處。與此同時,一伙農民因自己沒有被甄別為貧困戶很是不滿,紛紛跑去鄉(xiāng)政府要個說法,非要與林芳菲見面。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