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榮巷街道青龍山社區(qū)青龍山自然村小游園初步建成,小游園清風林內新增了精美的花壇、休閑步道和綠化植被,花壇邊新建了觀泉亭、蓮花池和逸泉文化展示廳,同時保留了原先的百年逸泉、假山、樹木,還給逸泉新砌了石屋。“這是青龍山當之無愧的后花園!”新添一處休閑之地,村民們對此贊賞不已。
“以前這里到處是拉得像‘蜘蛛網’一樣的晾衣繩,綠化帶里也被種上了菜,氣味難聞。我們來坡下的逸泉打水從不愿多停留,更別說休閑了”,周邊村民對此地以前的環(huán)境狀況很不滿。5月初,社區(qū)聯合多方力量開始對青龍山自然村的小山坡及逸泉周邊開展集中整治改造,清除密集的晾衣繩和雜亂無章的菜地,投資300萬元建設了總面積約40畝的小游園。如今,走在小游園里,可以看到逸泉護墻粉刷一新,逸泉中、下游河塘整治后建起了圍欄;房前屋后合理安裝了晾衣棚,確保日常晾衣需求與休閑需求達到最大平衡;原有綠地也進行了精心設計和升級,閑置空地與逸泉連成一片成了小游園,園內新增花壇、休閑步道、觀賞亭,逸泉旁的河塘內還種植了蓮花。值得一提的是,在小游園入口處有一塊石碑“青龍山下”,這是在村民們的共同商議下,根據青龍山自然村遷入歷史、追溯村名的由來而刻的。
“青龍山自然村是隱藏在城市與景區(qū)之間的一座老村落,這里有百年逸泉、有山澗泉池,有古樹古宅、有名人先賢,有等待挖掘的文化底蘊,是一塊隱秀于大自然中的風水寶地”,逸泉守泉人、老村民陳林標興味盎然地將老村落的典故娓娓道來。逸泉坐落于青龍山“龍頭”附近的山下,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村里的祖祖輩輩都喝泉水,每天也有村外人從四面八方來這里取水。“經整治后,現在的小游園美多了,成了大家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今年以來,青龍山社區(qū)重點打造了“逸泉”項目,在整治環(huán)境、新建小游園的基礎上,還新建了青龍山歷史文化展示廳,目前已完成主體建筑。社區(qū)負責人介紹,隨著逸泉越來越有名,為守護百年古泉,村民們還自發(fā)組成了“護泉聯盟”,進行逸泉生態(tài)修復、文化修復。社區(qū)也將開拓適合青龍山自然村發(fā)展的鄉(xiāng)村項目,后期將融入文旅業(yè)態(tài),引進文創(chuàng)資源,帶動相關產業(yè)發(fā)展,力爭做成振興農村經濟、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的樣板工程。(晚報記者 潘凡/文、攝)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