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奕空中電,淺淺池中菱。夏秋交替,七菱八落,正是橫山橋鎮(zhèn)“水八仙”之一的菱角上市之際,橫山橋鎮(zhèn)西柳塘村菱農(nóng)劉迎娣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jié)。
在約兩公頃的菱塘里,一簇簇菱葉鋪滿水面。7日8時30分,劉迎娣戴著草帽,坐在菱桶里,兩手扯著菱頭左右劃著,圓圓的木桶蕩開菱葉,左一扭右一扭靈巧地向前行進,菱桶后面留下一條彎彎曲曲的水路。這是一門技術活,既要穩(wěn)住菱桶不“翻船”,又不能在前行時碰斷菱莖,否則會影響菱角生長。
來到菱塘中央,劉迎娣開始采摘藏在水下的菱角。只見她身體微微前傾,一眼瞄準那綠萍下若隱若現(xiàn)的紅色,一把撈起菱盤,準確地摘下已經(jīng)成熟的菱角,扔入桶中。她手里正摘著紅菱,一雙眼睛又望向另外的方向,“掃描”下一片隱藏著成熟菱角的水域。
劉迎娣采菱將近30年,每年清明前后清理水塘,把種菱撒進去,其間進行除蟲等防治管理,到6月下旬,整個水面被菱頭覆蓋。她說:“菱角生長周期短,采摘后短則三五天,長則一周,新的菱角就會長出,所以采摘能延續(xù)到國慶后。”
約1小時后,劉迎娣停下手頭的活,用手輕輕一撥,菱桶蕩向岸邊。“一天可以采25—30公斤,生菱每500克10元,熟菱每500克12元,能凈賺200多元。中秋前后菱角大量上市,價格會再低一些。”她邊說邊把采來的菱角裝進桶中。
當天有幾個老顧客預訂了熟菱角,劉迎娣清洗完菱角直接上鍋蒸,伴隨著“呲呲”的鍋氣聲,菱角的清香四溢。約10分鐘,頭茬菱角已經(jīng)出鍋,鼓鼓的身體,尖尖的兩角翹起,飽滿的“元寶”入口綿糯,還有回甘。而生菱角,吃起來則是脆甜的。
“我們這兒屬于芙蓉片區(qū),水質(zhì)清澈,適合菱角、藕等作物生長,種出來的菱角個頭大、鮮脆爽口。雖然種菱很辛苦,但西柳塘附近還是有一二十戶村民‘靠水吃飯’,延續(xù)著種菱采菱的傳統(tǒng)。”西柳塘村黨總支書記劉韓鋒說,目前該村菱角種植面積近4公頃,成為當?shù)卮迕裨鍪盏闹匾緩街弧?span style="display:none">9Fz新江南網(wǎng)|江南區(qū)域知名綜合門戶網(wǎng)
(記者 孫婕 夏晨希 通訊員 丁文錦 圖文報道)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