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條路叫“解放路”,它是新中國成立的印記,也記錄著70多年來發(fā)展的波瀾壯闊和細微點滴。當年,常州也曾有一條叫“解放”的道路,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和情感。
“常州解放路啊,估計現(xiàn)在小年輕都不知道嘍!”已經(jīng)退休多年的張國康是老常州,時隔多年,他還對那條解放路印象深刻。他說,當時的解放路就是現(xiàn)在延陵路的一段。
據(jù)資料介紹,原解放路位于天寧區(qū),約為今延陵中路西起和平路東至政成橋段。當時的解放西路是常州市內(nèi)的繁華道路之一,天寧禪寺、紅梅公園、東坡公園等知名景點均位于道路旁。
據(jù)《常州市志》(1995年版)介紹,這條道路至解放初期,路寬僅4—6米,東西向機動車需繞道城北。
上世紀50、60年代的解放西路
1951年,為慶祝常州解放兩周年,我市將當時的東直街、東倉街、東圈門直街等(文化宮至政成橋)更名為解放路。以水門橋為界,分別稱解放西路、解放東路。
上世紀80年代,解放路更名為延陵路。由于延陵路調(diào)整延長,解放路僅為現(xiàn)今延陵中路的一段。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原先的解放路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市區(qū),地名中目前仍在使用“解放”二字的,有常州市解放路小學。
現(xiàn)在的解放路小學
解放路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由縣學街小學和解放西路小學合并而成。上世紀80年代,學校正式更名為“解放路小學”。2011年,“解放路小學教育集團”成立。學校成立以來,為社會培育了大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