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嚴守耕地紅線,穩(wěn)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wěn)定安全供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再次將“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列入了年度發(fā)展預期目標。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工作,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保護和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穩(wěn)步提高。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經過艱苦努力,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yǎng)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從當年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實現(xiàn)了歷史性跨越。2022年,面對全球糧食危機,我國糧食生產實現(xiàn)“十九連豐”,連續(xù)8年穩(wěn)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
連年豐收,并不意味著就能高枕無憂。從中長期看,我國糧食緊平衡格局并未發(fā)生根本改變。盡管我國糧食人均占有量已經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但糧食需求仍在剛性增長,全球農產品貿易不確定性不穩(wěn)定性明顯增加,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如果在吃飯問題上被“卡脖子”,就會一劍封喉。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在糧食安全問題上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我們只有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更好應對國際風云變幻,為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提供堅實的糧食安全基礎。
在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新鎮(zhèn)舍布日圖嘎查,工人在收糧站晾曬玉米。連振攝(新華社)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把關系十幾億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要扎實推進藏糧于地,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推進藏糧于技,深入實施種業(yè)振興行動,強化農業(yè)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主產區(qū)、主銷區(qū)、產銷平衡區(qū)都有責任保面積、保產量,飯碗要一起端、責任要一起扛。黨中央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已明確,要抓緊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能夠站穩(wěn)現(xiàn)有臺階,還將努力推動糧食產能早日邁上新臺階。
糧穩(wěn)天下安。誰來養(yǎng)活中國?答案只有一個——中國要靠自力更生,自己養(yǎng)活自己!
來源:經濟日報
<愛上你,愛上新江南網:hzgou.cn www.xjnnet.net,hzgou.cn歡迎您!>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