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俗話說“金九銀十”。其實,九月不僅是秋季豐收的時節(jié),也是“浙江省金融聯(lián)合宣傳教育活動”拉開序幕的時刻。
為持續(xù)做好公眾金融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社會公眾金融素養(yǎng)和風險防范意識,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聯(lián)合《每日商報》,即日起推出《金融知識大講堂》專欄,從老百姓的生活習慣與身邊事例入手,通過政策解讀、防詐指南、金融課堂等多種形式,傳遞金融溫度,有效提升金融消費者的知識水平和防詐騙能力,進一步守護好群眾的“錢袋子”。
每日商報訊 近幾年,電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各式騙局讓人防不勝防。特別是對于一些老年客戶來說,由于缺乏一定的金融知識,再加上自身法律意識淡薄,比較容易上當受騙。在此,浦發(fā)銀行杭州分行提醒廣大老年客戶要注意這幾類典型“騙術”。
警惕保健品推銷。如今老年人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詐騙分子便借此夸大產品功效誘惑老年人高價購買保健品,并從親情入手關愛關心他們,獲得信任從而實施詐騙。建議廣大老年人要端正保健理念,要從正規(guī)的渠道獲取科學的保健常識,不輕信所謂的特效藥、神藥、進口藥。
警惕各類“講座”。警惕參加免費講座、免費旅游、免費參觀公司等活動,不要盲目相信高額回報的宣傳和所謂“公司實力”,防止陷入詐騙分子的圈套。建議平時多關注新聞媒體、社區(qū)宣傳欄,提高警惕,加強對詐騙伎倆的識別能力。
警惕個人信息泄露。不在陌生且不正規(guī)的機構、網站填寫資料,妥善保護好自己的銀行卡及密碼。不要貪圖便宜,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牢記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警惕虛假投資利誘。收益越高投資風險越大,不要相信零風險高收益的宣傳,不法分子開始往往以投資理財、養(yǎng)老服務為名,編造各類投資項目,以高利息高回報、低風險為誘餌進行詐騙。老年人在投資時應增強風險意識,切勿被誘人的項目以及高回報率所迷惑,投資應選擇正規(guī)的金融機構。
警惕“溫情”騙局。老年人走入人生暮年,開始害怕孤獨,詐騙團伙抓住老年人的心理作為獲取非法利益的突破點,天天上門噓寒問暖,空巢老人更是“重點對象”,詐騙分子往往通過“陪伴”贏取信任,有的老年人便心甘情愿地購買“三無”產品或進行投資。老年人要樹立防范意識,不要輕信別人的話,遇事要多與子女家人溝通,不要給騙子打“親情牌”的機會。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