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報訊 洞橋文村,位于富陽西部山區(qū),依山傍水、耕讀傳家。在有著900多年歷史的村子里,散落著不少“石頭打墻”的老房子,十多年前,剛拿下世界建筑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的王澍,就曾被這里就地取材的建筑吸引,轉身來這里開啟了他的首個鄉(xiāng)村改造項目,14幢風格各異的“浙派民居”,改變了村莊面貌,也讓文村“出了圈”。
一不缺底蘊,二不缺亮點,住在城里人艷羨不已的環(huán)境中,為啥村民依然覺得缺少點“文化生活”?今年5月,浙江首批百名省級文化特派員入駐鄉(xiāng)村。作為結對文村的特派員,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設計藝術系副主任李承華決定帶著問題先找村民們聊聊。
“農戶農企對于如何改良產(chǎn)品的包裝設計和材料、建立農產(chǎn)品品牌需求很大”,聯(lián)系文村的科技特派員說,術業(yè)有專攻,遇到類似的問題,他其實也沒有好辦法�!霸劝泶蠹蚁矚g一起跳舞,但是因為編排一直更新不及時,大家后來就漸漸失去了新鮮感,轉而在家刷起了短視頻�!贝鍕D女主任說,“但姐妹們其實都不甘心只做觀眾,都想成為‘生活的主角’�!�
你一言、我一語,村民們對文化的期待和渴望,給李承華留下了深刻印象。拿著長長的“心愿單”,他開始從中梳理為村莊增色的好點子。在他看來,文化特派員要當好“媒婆”,牽線搭橋、互通有無、穿針引線,首先要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先讓鄉(xiāng)村重新熱鬧起來。
7月,李承華請來了浙江省漫畫家協(xié)會。在協(xié)會組織下,漫畫家們走進古樸的村巷,談笑之間,寥寥數(shù)筆,將村民的笑臉勾勒成一幅幅活靈活現(xiàn)的肖像……“感覺很新鮮,全村男女老少都出來了�!蓖约覊︻^的漫畫“全家�!�,村民們至今記憶猶新。
“村里的老人們都喜歡聽戲,但去城里趕場實在太不方便了�!睘閷崿F(xiàn)村民們的心愿,重陽佳節(jié),在李承華積極對接下,文村又迎來了浙江“小百花”。演出當晚,村文化禮堂里三層、外三層擠滿了人。越劇“名角”輪番上場,一出出經(jīng)典折子戲,讓村民們大呼“過癮”……
如何喚醒村莊沉睡的文化基因,讓文化滋潤村民心田?李承華覺得,只靠“送文化”肯定不夠,更要“種文化”,培育出屬于文村自己的文化品牌,最終讓村民自己“創(chuàng)文化”。
思來想去,李承華決定用好“娘家”的資源——“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這項由浙江大學、浙江省文物局聯(lián)合編纂的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收錄了12405萬件(套)中國繪畫藏品,其中有不少作品描寫鄉(xiāng)村生活,一筆一畫,都與文村的山水人文“古今呼應”。在他看來,把國家級文化工程在最接地氣的鄉(xiāng)村呈現(xiàn)出來,讓中國經(jīng)典繪畫“從文村出發(fā)”別具意義。
圍繞培育打造“文潤文村”品牌,李承華請來了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副館長王利劍,作了一場“美美與共: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宣講。暑假期間,他又以“‘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中的水果”為主題,針對當?shù)睾⒆娱_展美育宣講�?吹酱迕駛儗W⒌难凵瘛⒑⒆觽円猹q未盡的樣子,他覺得,這粒文化的“種子”,算是在文村種下了。
李承華說,“樹人、在地、格物”是鄉(xiāng)村品牌構建的三部曲,其中“樹人”乃是靈魂。逐漸與村民們打成一片后,他也鼓勵“原鄉(xiāng)人、歸鄉(xiāng)人、新鄉(xiāng)人”加入打造鄉(xiāng)村品牌的行列。“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痹谒麕状稳膭钕拢拇逑眿D樓丹荔的“藝居小墅”開張了,甜糯的狀元饅頭、糊香的炒紅薯粉、清冽的龍羊土燒,文村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