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報訊 9月9日至10日,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到要“減輕教師非教育教學任務負擔”。這也是自今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減輕中小學教師非教學負擔”以來,這一話題再度在重要大會上提及,足見國家對這項實事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許多一線教師疲于應付各類非教學任務,難以靜下心來提升專業(yè)水平、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工作,已成飽受詬病的現實。
一方面,來自“進校園”的外部壓力,擠壓了教師的專注時間。“上課不累,累的是各種表格和檢查�!苯衲�1月底,全國政協(xié)委員蔣勝男在微博上征集一線教師的“精神狀態(tài)”,兩千多條留言里,不少中小學教師都在傾訴忙于應付檢查評比的疲憊。各條線的報表、打卡任務堆積到基層,成了許多一線教師“不能承受之重”。
另一方面,來自“家長群”等的“過度凝視”,增加了教師的無形負擔。面對家長們五花八門的問題、表現各異的焦慮,溝通群反倒成了“壓力群”。甚至在教師節(jié)這天,接受鋪天蓋地的問候祝福時,有教師直言“教師節(jié)是‘社交負擔’最重的一天”,不得不設置“免打擾”“全員禁言”。
教師們付出了本不用“如此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本質上是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關系沒有理順,三者角色沒有擺正。期待從學校切入“根治”孩子們的各種問題,背后是大眾對學校功能的“擴大化”傾向,期待由教師“包攬”孩子全部教育事項,根源也在家長對教師職責的“功利化”認知。
教師減負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也是一項深刻變革。為了讓教師專注教學,我們身邊也涌現過不少好做法。比如,早在2020年,杭州就公開征集過“杭州市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意見建議;今年,浙江還公布了中小學社會事務進校園白名單,白名單外事項一律不得進校園。這些探索都是從制度層面為教師們構筑“防火墻”,值得長期堅持。
當祝福與掌聲逐漸散去,如何更好關愛教師?社會各界應當繼續(xù)保持“冷思考”:讓專業(yè)的人心無旁騖地做好專業(yè)的事,在教學中保持適當“松弛感”,全身心投入并享受快樂與成就感,也許才是我們能給予他們的最大關愛;旗幟鮮明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實打實為教師“減負松綁”,或許就是我們能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