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作品里他和36個學生都是主人公
杭州日報訊 最近,杭州市錢江外國語實驗學校老師盛楷“火”了,他給學生的期末評語被不少家長轉發(fā),因為每段評語都是一個學生專屬的童話故事。
盛老師給孩子寫童話已有兩年,但今年的情況有些不一樣,由于下學期崗位調整,他得和這群孩子分別了,他悄悄地給孩子們準備了一份“禮物”——不一樣的童話。
因為一個有些特別的孩子 他開始寫“專屬童話”
說是期末評語,其實這些童話,是盛老師花了兩年時間慢慢“攢”出來的。
盛老師是“95后”,班上有位患有學習能力障礙的學生小希(化名),“孩子真的很聰明,有使不完的勁,但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影響同學,受到批評也很不情愿,起不到效果�!�
也許是這段經歷給了他靈感,三年級的一堂語文課上,想到小希,盛老師臨時決定換個上法,他即興創(chuàng)作了個“巨人”的故事:“從前,在糖果國,住著一個巨人。巨人的鄰居們有些煩惱。每天晚上巨人的鄰居們總是會聽見一陣陣震耳欲聾的呼嚕聲……”
不消說,故事里的“巨人”就是小希,學生們也聽出來了。講到一半,盛老師發(fā)問:“大家有沒有想過,巨人打呼嚕并不是有意傷害鄰居?有沒有什么方法,能減少巨人對鄰居的影響?”
“給他蓋個棉花糖做的房子。”“給他做個果凍地板�!薄⒆觽兤咦彀松�。接著,小希接過話題,“我是巨人,可以去當救生員,著火的時候可以直接把人提出來,我的力氣大,可以幫大家建房子……”小希一連串說了很多。
也許是這堂課上,學生們都沉浸在童話里,盛老師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和孩子溝通的方法,于是開始給每個孩子寫童話,平時觀察孩子們,有了靈感就記在本子上。根據(jù)孩子的表現(xiàn),童話的內容和細節(jié)還會不定期更新,“比如我想表揚一下某個孩子,就會寫在童話里。”
有一篇給老師寫的故事,讓全班同學和這位老師一起流了淚。
去年大家升三年級時,教數(shù)學的顧老師要被調走了,臨別前,盛老師當著顧老師的面,給全班讀了他寫的《種星星的女孩兒》。
“星星們長大了以后,就該回到天上去了,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很想去宇宙中探險。而且他們越變越大了,大到連地球都裝不下他們了。于是他們陸續(xù)向女孩兒告別,他們大聲喊著:‘再!見!’他們繞著女孩緩緩轉上三圈,然后向著夜空的深處飛去……”
離別前的最后一篇童話 埋著大大的“彩蛋”
這一次,輪到盛老師自己和孩子們告別了�;蛟S是不想給孩子們傷心的時間,前幾天的休業(yè)式上,他介紹完新班主任后就匆匆離開。“回到辦公室,我自己哭了一會,孩子們放學,我躲在柱子后,悄悄地看著他們,那個時候真是百感交集�!�
此前,盛老師就想給孩子們寫最后一篇童話,給所有寫過的童話好好做個結尾。“我想寫一個超越之前所有故事的童話,但寫了好幾個開頭,始終寫不下去�!笔⒗蠋熣f,以往的童話,基本上都是一氣呵成地寫完的,這次,自己在書桌前一直待到凌晨3點,才有了靈感,他立刻把這個有關離別的故事,寫了下來。
這篇童話叫《最后一片葉子》,講的是一棵魔法樹和他身上36片葉子的告別,這些葉子有魔力,長大后可以變成自己想要成為的事物。一陣狂風,最后一片葉子也被吹到遙遠的城鎮(zhèn),它化作一個小男孩,學習知識,成為了一名探險家。多年后,他終于見到已變成樹墩的魔法樹。他坐在樹墩上很久后,起身經過一家書店,發(fā)現(xiàn)櫥窗里的一本書上,記載著有關那些飛走的樹葉的故事,這些樹葉變成一顆星星、一朵云、一塊石頭……還有探險家。原來,這本書就是這棵樹枯萎后,用它的樹皮做的。
盛老師告訴記者,這篇童話里,樹葉們變成的形象,其實都是之前童話里孩子們的形象,“所有的童話在這最后一篇里,有了一個呼應�!弊罱�,在忙著潤色這篇童話之余,他還在想,怎么把這則童話送給學生們,“我之前和學生約定,要把所有的童話集結成冊,做成一本書送給每位學生,就像最后探險家在書店里看到的那本書�!笔⒗蠋熣f。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