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23點40分,著名評彈理論家周良因病逝世。周良是全國知名的曲藝活動家,成就卓著的曲藝書刊編輯家和曲藝方志學家,更是享譽業(yè)界的評彈理論家。指導與研究評彈,已深深刻入他百年人生的生命軌道。如今他雖飄然而去,但他的文化思考與睿智,永遠是蘇州評彈的精神與學術財富。
周良原名濮良漢,1926年生于江蘇海門,曾就讀于上海大夏大學,1949年隨軍至蘇州工作,1957年調入蘇州市文化局,參加文藝管理工作,至1989年離休。他先后曾任蘇州市文化局副局長、局長,蘇州市文聯(lián)主席。曾兼任江蘇省曲藝家協(xié)會主席、蘇州評彈研究會干事長、江浙滬評彈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曲藝志副主編、中國說唱文藝學會副會長等職。
自參加文藝工作后,周良即從事評彈理論研究工作,編著有《蘇州評彈舊聞鈔》《評彈史話》《蘇州評彈藝術初探》《彈詞經(jīng)眼錄》《蘇州評彈藝術論》《蘇州評話彈詞史》《蘇州評話彈詞藝術概論》《伴評彈而行》《論蘇州評彈書目》等,還主編了《蘇州評彈知識手冊》《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江蘇卷》《中國曲藝志·江蘇卷·蘇州分卷》,從事《評彈藝術》的編輯工作。此外,他曾在全國報刊上發(fā)表過不少關于評彈的專論。2006年,因對蘇州評彈50年的突出貢獻,周良榮獲第四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是江蘇省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中國曲藝500多種,若問哪一種曲藝的歷史研究、資料收集做得最好?毫無疑問,蘇州評彈。從事這樣史、論、資料的全面研究,持之以恒,并且成績卓著者,恰是周良先生一人。”著名文化學者、蘇州大學教授朱棟霖說,周良的研究成果,包括了蘇州評彈研究的各個方面:史料搜輯、鉤考與整理,評彈書目研究、評彈史研究、評彈藝術研究、評彈藝人藝術經(jīng)驗與口述歷史整理,評彈圖像的整理與蒐集出版。
“周良主持的《評彈藝術》,從1982年首刊至今40年,連續(xù)不斷編輯出版。全國800多個劇種與曲種,沒有一種表演藝術品種能擁有一個持續(xù)40年的學術研究刊物。”朱棟霖感慨地說,這個獨一無二的現(xiàn)象,是蘇州評彈的幸運,因為蘇州評彈有一位對它情有獨鐘、精心呵護的老先生。周良以他一貫的堅韌執(zhí)著,鍥而不舍精神推動著蘇州評彈研究,建構評彈研究的學術陣地,“他是蘇州評彈的守護神”。
“周老自從1957年跨進市文化系統(tǒng)后一直關注評彈,尊重評彈,熱愛評彈,從一位黨政干部,演變成一位研究評彈的專家權威,難能可貴。他與上海的吳宗錫、浙江的施振眉,是并駕齊驅的新中國評彈的引路人。”資深導演、蘇州評彈知名收藏鑒賞家殷德泉說,他上世紀80年代末就與周良相識,在他的鼓勵和支持下,創(chuàng)建了蘇州評彈收藏鑒賞學會。
“當我在《蘇州電視書場》執(zhí)導時,周老又支持我傳播、弘揚、振興蘇州評彈,為我指明方向。當我在創(chuàng)作《評彈情結》一書時,周老還為我寫序,鼓勵我為評彈多寫點文章,為評彈多留點資料。”殷德泉說,周良退休后還是筆耕不輟,始終熱愛評彈、關心評彈,一生與評彈為伴,“得知噩耗,大家都痛惜不舍。我們一定會繼續(xù)關心評彈這顆江南明珠,讓它更好地傳承傳播下去。”(記者 姜鋒 實習生 喬益華/文 殷德泉供圖)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