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春節(jié)——中國人慶祝傳統(tǒng)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44個人類非遺項目,蘇州的桃花塢木版年畫位列其中。由此,蘇州已成功入選8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桃花塢經典年畫《一團和氣》
圖片來源:蘇州發(fā)布
在全網高頻轉發(fā)時,蘇州非遺輝煌背后種種掙扎與奮斗的歷程漸漸明晰:那是一段瀕臨絕境卻默默堅守的歲月,是時代洪流中矢志不渝的文化自覺,更是創(chuàng)新探索后鳳凰涅槃般的重生。
新一代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意文創(chuàng)的打造……蘇州正全力擘畫并塑造著“非一般”的文化風貌,將這份獨特的蘇州韻味推向世界舞臺,綻放璀璨光芒。
今年第50期《共筑美好生活·蘇城議事廳》邀請?zhí)K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桃花塢木版年畫”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喬蘭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州燈彩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汪麗秋,議事觀察員、蘇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裘兆遠走進蘇州市廣播電視總臺演播室,共話“非一般”的蘇州。
首個“非遺版”春節(jié)即將到來 桃花塢木版年畫獻上“文化開胃菜”
隨著新春腳步的臨近,蘇州街頭巷尾充滿了濃厚的節(jié)日氛圍。近期,蘇州市平江文化中心也為市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市民們在專業(yè)老師的指導下,小心翼翼地用棕刷在雕版上均勻涂抹墨汁,將紅紙輕輕覆蓋在雕版上,輕輕按壓,一幅幅寓意吉祥的蛇年金“福”就完成。
“這是我們老蘇州的習俗,過年有一張這樣的桃花塢木版年畫才是新年!” 市民李女士說。
蘇州市平江文化中心
圖片來源:蘇州姑蘇發(fā)布
12月4日,“春節(jié)”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桃花塢木版年畫作為其中一部分,也位列其中。
“年畫伴隨我們的春節(jié),一代代相傳至今,記載著中國人的美好生活。它成為人類非遺,我覺得特別開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桃花塢木版年畫”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喬蘭蓉欣喜若狂。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桃花塢木版年畫”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喬蘭蓉
對于剛剛獲評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燕來說,得知此消息更是有一種“雙喜臨門”的感覺。“春節(jié)申遺成功,是中華文化向世界展現(xiàn)豐厚底蘊的時刻,同時也是每一個非遺保護工作者的成功,是整個中華民族作為傳承人的成功。”
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王燕
“中國年”成為“世界年”,讓大家更加期待2025年的春節(jié)的同時,桃花塢木版年畫也有了更多國際“曝光度”。趁熱打鐵,喬蘭蓉也為蛇年“快馬加鞭”,帶來全新的年畫作品。
“這幅《巳時富貴》,畫面由兩條交纏在一起并吐著如意的蛇組成,寓意著事事如意,蛇的身上是梅、蘭、竹、菊,代表四季,也代表高尚的品格,中間是錢幣紋,代表財富,寓意勤懇工作,終有收獲。”喬蘭蓉說。
桃花塢木版年畫《巳時富貴》
除了“硬菜”年畫外,喬蘭蓉還全新設計一款“mini”版蛇年福字年畫。喬蘭蓉解釋,此款年畫打破了傳統(tǒng)技藝的技術壁壘,只需用一塊金色的雕版就可印刷,這是也是她為讓年畫重新回到當代人文生活所做的嘗試。
“我們非常鼓勵大家在家親自動手印制屬于自己的福字,沉浸式體驗與傳承這份來自于中國人的年味浪漫。” 喬蘭蓉說。
距離首個“非遺版”春節(jié)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桃花塢木版年畫作為其中璀璨的一部分,已蓄勢待發(fā),獻上一道熱烘烘的“文化開胃菜”。這不僅僅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與傳承,更是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乘風破浪、熠熠生輝的生動寫照,向世界彰顯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無限魅力。
破局、入世、出圈 “非遺”之花開滿千年古城
“蘇州展區(qū)給我的印象最深,因為這些精美的手工藝品和現(xiàn)場所有的作品都不一樣。”今年4月,意大利歷史最悠久的手工藝品展覽會——佛羅倫薩國際手工藝展,如期而至,中國蘇州的手工藝藝術家們帶著精美的手工藝和民間藝術首次參展。
展覽會上,蘇州展區(qū)大放異彩,不僅火速晉升為明星焦點,還實力帶動了游客們的“剁手”熱潮,蘇繡耳環(huán)、胸針,緙絲掛飾、絲綢玩偶、眼罩等等非遺文創(chuàng)產品銷售一空。
佛羅倫薩國際手工藝展 蘇州展區(qū)
圖片來源:蘇州發(fā)布
今年,是蘇州以“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主題加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chuàng)意城市網絡十周年,蘇州精心策劃推出了一系列活動,讓蘇州非遺綻放世界舞臺。
王燕介紹,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在我國分為四級,即縣(區(qū))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截止到目前,蘇州擁有縣(區(qū))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近1000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28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3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3項,入選人類非遺代表作8項。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申報成功來之不易,首先要有百年以上歷史,還要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科學的價值。” 王燕表示,蘇州能有這么多的非遺項目,這不僅是對這座城市深厚文化底蘊的贊譽,更是對蘇州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高度肯定。
蘇州“非遺”遍地開花,然而這一路走來并不容易,其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壯大傳承人隊伍。
王燕表示,非遺傳承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在保護、傳承和發(fā)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蘇州非遺傳承人面臨著高齡化、斷層等等問題。“我們要解決的問題第一是要有人愿意學,第二是學完后能夠繼續(xù)做下去。”
蘇州燈彩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汪筱文
為此,蘇州一方面出臺各種激勵措施,在蘇州技師學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蘇州大學等高校開設相關專業(yè)課程,鼓勵非遺傳承人與保護單位開設工作室,培養(yǎng)傳承人。另一方面鼓勵傳承人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給予一定的創(chuàng)業(yè)優(yōu)惠,助力非遺產品的市場化發(fā)展與傳播。
王燕介紹,截至目前,蘇州市在非遺保護方面已出臺了16項相關立法文件。自2006年起,蘇州更是率先為全國首個特定非遺項目立法。此后,至2014年,又配套《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出臺了13項非遺相關立法。
機制是一方面,時代洪流中的文化覺醒,匠人的堅守也彌足珍貴。
汪麗秋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州燈彩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她的父親是蘇州燈彩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汪筱文。自幼在父親的熏陶下,汪麗秋對燈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7、8歲時,她便開始幫助父親做些刻紙、繪畫等基礎工作,逐漸接觸并了解燈彩制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17歲正式跟隨父親學習燈彩技藝。
汪麗秋回憶,那時候非遺并不好做,他們原本所在的工藝廠在1998年關門了,愿意繼續(xù)傳承燈彩的人也很少。“當時我也想著要不就去開個服裝店吧,是我父親把我拉了回去。”回歸燈彩后,汪麗秋開啟探索與創(chuàng)作,一面清貧,一面靜待花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蘇州燈彩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汪麗秋
如今,燈彩重新煥發(fā)光彩,成為蘇州過年人人打卡的“頂流”之一。據(jù)了解,自2021年古胥門元宵燈會恢復舉辦以來,“蘇州燈彩”一次都沒有缺席。
“今年燈會還是在古胥門廣場,我們用的是多巴胺色系,有一條4米高的大蛇。燈會一屆屆辦下來,我們的文化自信在增強,大家好像又找到了從前看燈會的感覺。” 汪麗秋說。
從一度面臨失傳的困境,到如今華麗轉身,走進蘇州的大街小巷,進而躍入中國乃至全球的文化視野,蘇州非遺不僅成功破局,更以獨特的魅力入世、出圈,成為世人競相追捧的“文化心頭好”,延續(xù)了傳統(tǒng)技藝生命力的同時,也讓世界感受到了東方文化的獨特韻味與深厚底蘊。
古胥門元宵燈會
圖片來源:蘇州姑蘇發(fā)布
傳統(tǒng)文化好風憑借力 創(chuàng)新讓“蘇作天工”勃發(fā)時代生機
人才中興,當然是蘇州非遺愈發(fā)璀璨的原因之一,但非遺從小眾變?yōu)榇蟊�,關鍵還在如何走進人們的生活。
為了讓非遺回歸當代生活,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蘇州嘗試將現(xiàn)代與古典結合,探索年畫的創(chuàng)新路。
酥脆的春卷配上了清香的臘梅,潔白的廣玉蘭則在淡綠的畫紙上與鮮美螺螄交相輝映……2023年3月的“鐫錄清嘉——24節(jié)氣喬麥版畫展”首當其沖。
桃花塢木版年畫冰箱貼文創(chuàng)
不應只有過節(jié)才貼年畫,讓傳統(tǒng)民藝融入當代人文生活,重回人們的生活,這才是更大意義上的年畫重回。
“在這組年畫創(chuàng)作出來之后,我們還做成了筆記本、冰箱貼等文創(chuàng)產品,通過這樣的作品和文創(chuàng)作品,也可以提高大家對美好生活的細微感知。 ”
在喬蘭蓉看來,對桃花塢木版年年畫的傳承與發(fā)展就像是放風箏,文化傳統(tǒng)是風箏的線,風箏就是創(chuàng)新。抓住牽引線,讓風箏隨風飄揚,才能展現(xiàn)出無限的活力與可能。
異曲同工,汪麗秋將燈彩與包包結合,這些包包保留了燈彩獨特韻味,還融入了現(xiàn)代設計的時尚感與實用性,讓人在欣賞傳統(tǒng)藝術的同時,也能讓彩燈成為日常穿搭的時尚單品。
燈彩文創(chuàng)
“這個包包就像是燈彩,我們的手就相當于挑著燈彩的棍子。穿身漢服,拿著這樣一個包包,走在蘇州的古街上打卡,我想一定也很漂亮。” 汪麗秋說。
與此同時,在信息化時代,數(shù)字化也讓蘇州非遺以更加年輕、有趣的方式走入大眾視野。
今年5月,蘇繡大師姚建萍就為觀眾們帶來一場“數(shù)字非遺 蘇繡登月”中秋專題直播。在虛擬直播間里,通過數(shù)字技術將仙鶴、紫玉蘭、月桂樹、廣寒宮、蘇式建筑等搬上“月球”。
“數(shù)字非遺 蘇繡登月”虛擬直播間
圖片來源:蘇州高新區(qū)發(fā)布
主播坐在綠幕前,運用5G實時渲染云平臺即可實現(xiàn)直播換景,完美融入到夢幻唯美的3D月球場景中,打破了虛擬世界和現(xiàn)實場景的空間界限,為觀眾帶來充滿科技感的沉浸式直播體驗。
蘇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裘兆遠
蘇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裘兆遠表示,在蘇州非遺保護、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過程中,各個主體與角色各司其職,以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高效有序地推進。例如,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公室與高校社團等組織,專注于挖掘、記錄與保護的核心任務;非遺傳承人聚焦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實效性應用。
“我們鼓勵并支持傳大家都積極參與到這一轉化與轉變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非遺文化活態(tài)傳承的關鍵力量。通過這樣的互動與合作,不僅能夠激發(fā)非遺文化的內在活力,還能促進其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廣泛傳播與深度影響,為非遺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指明方向,引領其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裘兆遠說。
非遺大咖說
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王燕
作為一名自2004年起便投身于非遺保護的工作人員,春節(jié)申遺成功對我們而言,既是對多年工作成果的肯定,也是新征途的起點。它映照出我們中華民族日益增強的文化自信與自覺。
展望未來,我衷心期盼能有更多的人投身于非遺項目的傳承之中,共同守護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桃花塢木版年畫”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喬蘭蓉
對我而言,接下來的使命是深入挖掘年畫藝術的無限可能。
一方面,我將持續(xù)創(chuàng)作能夠受到當代年輕人喜愛的年畫作品,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審美巧妙融合;
另一方面,我將致力于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讓年畫重新融入當代人文生活,使大眾有機會接觸、了解并愛上桃花塢年畫,共同傳承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州燈彩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汪麗秋
除了春節(jié)這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更希望看到全社會、全民族都能廣泛參與更多非遺的保護與傳承。
我們的目標是讓非遺項目不僅受到更多人的喜愛與使用,還要讓他們成為這些項目的受益者,進而主動挖掘、保護與傳承非遺。
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我們堅信,通過共同努力,定能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fā)新的光彩。
議事觀察員、蘇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裘兆遠
接下來,我們還應當繼續(xù)矢志不渝地致力于非遺的記錄與科研,精心雕琢蘇州非遺的特色與亮點。
一方面,我們旨在將這份瑰寶呈現(xiàn)給學術界,以供深入研究與探討;
另一方面,我們也將這些文化精髓分享給廣大民眾,共享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記者:閃音瑜 陳雨琪 顏國 金鴻程 戴子杲 盧奕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