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晚,由臺灣著名作家白先勇攜手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落幕,一場跨越時空的愛情傳奇再次觸動了無數(shù)人的心弦,也標志著“牡丹花開二十年——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暨500場慶演系列活動(北京站)”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場文化盛宴,不僅是對傳統(tǒng)昆曲藝術的一次深情致敬,更是經典與現(xiàn)代完美融合的生動展現(xiàn)。
《牡丹亭》出自明朝劇作家湯顯祖之手,講述名門閨秀杜麗娘因夢生情,一往而深,最終超越生死,與書生柳夢梅結成連理的故事。青春版《牡丹亭》由白先勇?lián)慰傊谱魅撕退囆g總監(jiān),大陸昆曲名家汪世瑜、張繼青擔任藝術指導,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沈豐英、俞玖林領銜主演。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演,一年后便走進北大。此后,青春版《牡丹亭》多次在北大上演。古老的昆曲如春風拂面,搭建起傳統(tǒng)藝術與當代青年間的心靈橋梁。2024年,“無域·北大中華文脈傳承計劃”推出,以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周年慶演為開篇,該戲當年原班人馬再聚北大,受到師生熱烈歡迎。北大官微發(fā)布相關信息后,3天慶演近6000張門票隨即售空。
青春版《牡丹亭》此次在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的演出分上、中、下三本,從“夢中情”的朦朧綺麗,過渡到“人鬼情”的浪漫奇幻,抵達“人間情”的溫馨真摯,編織出動人心魄的情感畫卷。演出現(xiàn)場座無虛席,演員一出場,觀眾即報以熱烈掌聲。
慶演活動期間,白先勇《牡丹花開二十年——青春版<牡丹亭>與昆曲復興》簡體新書在北京首發(fā)。他分享了青春版《牡丹亭》的創(chuàng)作歷程與深刻感悟:“昆曲有著光輝燦爛的過去,更有著充滿希望的未來。”白先勇鼓勵學子在未來學習和研究中更多發(fā)掘昆曲文化,推動昆曲文化更好地傳承發(fā)展。
9月15日,青春版《牡丹亭》進高校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舉行。會上,專家學者們濟濟一堂,圍繞青春版《牡丹亭》在高校巡演中的廣泛影響與深遠意義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探討,共同展望昆曲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美好未來。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