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辣滾燙的綜藝市場,一直有“綜N代”的說法,指代那些有著旺盛生命力、持續(xù)更新許多季的綜藝節(jié)目,如芒果TV出到第九季的《大偵探》、如今正在網絡平臺掀起又一波熱潮的《歌手2024》等。
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年一度舉辦的城市文化節(jié)亦可以裝進“綜N代”的大框架——兩者共享一種“長期主義”的敘事,都試圖探討文化IP的培養(yǎng)和鍛造,又都試圖解答同一個問題,即如何在品牌的迭代中推陳出新,找到續(xù)航“新能源”、得到新的“漲粉點”?
眼下正在蘇城舉辦的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jié),是蘇州著力培養(yǎng)的“節(jié)N代”,如今已舉辦至第六屆。在國內演藝市場日新月異、觀眾欣賞水平日益提升的當下,它是否完成了自我突破與革新、收獲了更多觀眾呢?
傳統(tǒng)與經典撞擊
新劇目觸發(fā)新話題
6年經典承襲,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jié)包羅萬象,對外彰顯廣納八方賓朋的胸懷,對內則著重打磨文化屬性,年年好戲連臺,年年非遺璀璨,年年將最原汁原味的江南文化奉獻給市民、游客。這是蘇州一以貫之的長期主義,歲歲年年,盛意拳拳。
今年的盛會自4月底啟幕,如今已半月有余。不少觀眾確實品出了當中的“新意思”。
首先是年輕人眼中“沉重、節(jié)奏慢、看不懂”的傳統(tǒng)劇種、傳統(tǒng)故事,在這場文旅盛會中扎堆現身,其面貌呈現“既老又小”,在網上引發(fā)熱議。
5月2日,昆山當代昆劇院最新創(chuàng)排的昆劇《西廂記》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上演。兩位外形出挑的青年昆劇演員由騰騰和張爭,分別飾演崔鶯鶯與張生,將一出大眾印象里婉約、含蓄的古典愛情故事,演得熱烈而跳脫,令不少觀眾大呼“嗑到了”�,F代流行語匯被引入陽春白雪的昆劇之中,張生說著“啊,我死了”“我完了”,表現得活脫脫一個毛躁的現代男青年。
演出終了,關于這出當代昆劇的論辯就已經辯出了聲響。有戲迷認為“昆劇不該是這樣,太放飛了,失去了傳統(tǒng)戲曲的神韻”;也有戲迷樂見這樣的改編,認為“看完有種春天破窗而入的感覺,完全能夠感受到整個團隊的創(chuàng)作熱忱”。
這種傳統(tǒng)與經典的融合、撞擊,在第六屆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jié)期間比比皆是。除《西廂記》外,本屆盛會引入的芭蕾舞劇《白蛇傳》,亦是廣州芭蕾舞劇院的一次創(chuàng)新嘗試。該劇去年9月剛剛完成首演,今年5月就在蘇州的這場盛會上留名。5月11日、12日,一連兩晚,蘇州觀眾為其大膽與創(chuàng)新的形式所震撼:它不僅用西方芭蕾來呈現經典的東方故事,更采用了輕喜劇的手法將“悲劇喜演”,全然打開了觀眾對《白蛇傳》認知的另一扇大門。觀眾亦為此爭論不休,有人擔心如此改編會顛覆經典故事的婉約內核,有人則為其爆裂無聲的融合美學所深深震撼。
可以說,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jié)為傳統(tǒng)文化守正創(chuàng)新的命題提供了一個論辯的場域。在互聯網時代,聲量即熱度。關于這些創(chuàng)新劇目的論辯,反過來又將這臺辦了6年的城市文化盛會“燃”得更火。
年輕演員來“炸場”
新生代激活新流量
新劇目的引進,一定程度上破除了觀眾對“節(jié)N代”的審美疲勞,而年輕演員在第六屆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jié)的閃亮登場,則成了這臺盛會的另一個吸睛點。
“陳麗君讓我知道了越劇,殷立人讓我對昆劇產生了興趣。”4月28日,看過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創(chuàng)排的首部昆劇武戲《林沖》后,有網友在微博上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外形俊朗、扮相出眾的殷立人,是蘇昆著力培養(yǎng)的大武生,在劇中飾演主人公林沖,武戲精彩,文戲精湛,著實吸粉。
不少外地戲迷專程為了殷立人而來,對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jié)的認知從無到有。他們在微博上為這位青年昆劇演員開設了超級話題,相約到蘇州看戲,也為這臺盛會帶來了“自來水”。
青年演員接二連三在今年的盛會上亮相,昆劇有殷立人,評彈則有陸佳麒。4月初在新加坡舉辦的“相約獅城 遇見蘇州”文化周上,這位彈詞名家盛小云的“開山大弟子”就與搭檔馬不停蹄,出現在每一場重要的推介活動上,為獅城觀眾帶去最純正的江南雅韻。最近一段時間,他又在江南小劇場出沒,一襲長衫,眉清目秀,說表口齒干凈,嗓音通透清純,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一方面,新一代演員展現出一座城市青藍相繼的精氣神,為“節(jié)N代”增色添彩;另一方面,這臺盛會也為新人提供了渴求已久的大舞臺。顯然,這是一種相輔相成、雙向奔赴。
“《林沖》這出戲的難度特別大。這次能夠登上這樣的大舞臺,反過來對我也是一種敦促,我必須要在專業(yè)方面做得更好,讓更多人看到昆曲。”殷立人說,從13歲被選中學習昆曲,到如今成為一部大戲的主角、站上大舞臺,他由衷感到自己是幸運的。
演藝載體輕量化
新空間解鎖新精彩
走到第六年,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jié)反而越發(fā)青春。這種青春,是劇目、演員的全方位煥新,也是輕量化的城市演藝新空間密集分布的結果,有如某個街角待開的“盲盒”,為“節(jié)N代”引來新的觀眾與流量。
今年的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jié),江南小劇場春季演出季精彩紛呈,50多場演出涵蓋了昆曲、評彈、話劇、魔術劇、文化秀、音樂會等,而承擔“江南小劇場”職能的,既有市民中心的劇場,又有熱門景區(qū)的一隅,還有備受年輕人喜愛的人氣livehouse。
新的演藝載體也在本屆盛會期間熱力綻放。4月20日開業(yè)的長船灣青年碼頭“運河劇場”,是古城首個超千座的大型劇場。不遠處的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也是今年開業(yè)的蘇城文化新地標,目前正籌備精彩紛呈的專題電影展映活動,將點亮本屆盛會的“光影江南”板塊,令長三角地區(qū)的影迷為之沸騰。
今年的盛會開幕至今,記者在各個劇院見到了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學生、東吳劇社成員王林是其中之一,他告訴記者,在虛擬與現實交織的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走進劇場,沉浸式感受戲劇的即時性魅力,將其中的情感轉化為生活的能量。
“每年的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jié)都為大學生提供了很多選擇,讓我們能挑選到自己心儀的劇目。”王林是山東德州人,今年是他來蘇州讀書的第三年,“票補的力度很大,對學生黨來說很友好。”他坦言,是因為來到蘇州以后看劇的機會變多了,才開始慢慢喜歡上戲劇的。
今年盛會期間,王林還作為演員登上了尹山湖大劇院橙空間的舞臺,“我參演了國風話劇《烏臺》。這是一出很年輕的劇目,從排演到現在也就一年時間,能登上這樣的舞臺我感覺很激動,也很開心。希望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jié)能夠一直辦下去,越辦越好。”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