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西交利物浦大學國際中文教育高端論壇在蘇州召開。論壇匯聚了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十六所院校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國際中文教育發(fā)展的前沿問題。
本次論壇由西浦語言學院現代語言中心主辦,西浦人文社科學院中國研究系及文學與翻譯系協辦。支持單位包括中國人民大學、蘇州大學、蘇州城市學院、昆山杜克大學、上海紐約大學以及寧波諾丁漢大學。
西浦學術副校長阮周林教授在致辭中介紹,西浦作為全英文教學的國際大學,具有獨特的語言教育環(huán)境和模式,國際學生來到西浦后不但可以在全英語的環(huán)境中開展專業(yè)學習,還可以收獲中文學習的語境。
“希望能夠通過今天的論壇加強與各位專家學者的溝通交流,共同探討當今國際中文教育以及語言教育的未來發(fā)展�!比罱淌谡f。
西浦語言學院院長HelenBeech(海倫·比奇)介紹了西浦中文教學部在近年來取得的成績,并表示希望通過此次論壇與全國一流院校建立合作紐帶,共同推動中文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開幕式后,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張洪明教授圍繞“三教(教材、教法、教師)”問題展開主旨演講,深入探討了“三教”在國際中文教育中的不同權重,論證了教師是“三教”問題的核心。
張洪明評述了不同教材、教法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適用性。他指出,優(yōu)秀的教師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yè)和技能,因地制宜地選擇合適的教材和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教材和教法的選擇,要因學生而異,“訓練須有法而又不拘于法”。
張洪明認為,從業(yè)教師必須具備對教學法、教育、語言教育以及第二語言教育的基本了解。此外,他們還應擁有扎實的漢語語言學知識,對源語言及其文化以及目標語言及其文化有深入且透徹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巧妙地將語文教育專業(yè)的傳意能力元素融入其中,使語言知識、語言能力、教學理論以及人格感召等多個方面得以有機整合。
隨后,七位專家學者發(fā)表了主題報告。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院長趙楊教授、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科學院院長曹文教授、復旦大學國際交流文化學院院長羅劍波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學院院長馮麗萍教授、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副院長曹賢文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陳默教授以及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孫宜學教授圍繞國際中文教育的微觀研究、實證基礎、宏觀規(guī)劃、戰(zhàn)略發(fā)展、多元視角以及文化交流等主題發(fā)表報告。
本次論壇吸引了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大學、南京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昆山杜克大學、蘇州大學、蘇州城市學院等院校的一百三十余位師生聽眾。與會師生與演講嘉賓和周邊院校的專家學者在問答環(huán)節(jié)積極互動,現場氣氛熱烈。
“論壇上來自各個院校的優(yōu)秀導師分享了中文教育最前沿的學術成果,這是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也幫助我對未來的研究和職業(yè)發(fā)展方向形成了更加明確的規(guī)劃�!蔽髌秩宋纳缈茖W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大三學生顧從文說道。
就讀于南京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尤易說:“今天的論壇上大咖學者的視角對于我們學生來說非常重要,讓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中文國際教育學科發(fā)展的前景,這有助于我更好地把自己的研究興趣與主流的研究方向結合起來�!�
在閉幕式上,西浦語言學院現代語言中心主任蘇珩驊博士表示,此次論壇在西浦、昆杜、上紐和寧諾這四所華東地區(qū)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中文項目之間搭建起了溝通橋梁,更有幸得到了澳門、北京、南京、上海以及蘇州諸多高校專家的指導和關懷,為進一步的交流和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拔髌种形慕虒W部愿以這次會議為新的起點,發(fā)揮中外合作辦學的獨特優(yōu)勢,致力于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為國際中文教育的推廣和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劉欣怡 石露蕓)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