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互動消息 天氣一轉(zhuǎn)涼,杭州有家賣二手書的舊書店就火了。
位于保俶路97號的“韓大媽絲棉”,忙得連軸轉(zhuǎn)。
對,你沒看錯,這家舊書店的招牌就是“韓大媽絲綿”,一邊翻新絲棉被,一邊收賣舊書,主打一個跨界。
老杭州人有個習慣,入冬了會將家里的棉被拿去店里翻新一下,或是訂購一床新的絲棉被。
這個季節(jié),“韓大媽絲綿”正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
走進保俶路不起眼的門面,門口豎著一塊寫了四個大字“舊書回收”的牌子,下面是收舊書的聯(lián)系方式和一行收購公告——“你的書本尚未殘破,又豈能讓它們在塵埃中衰老,在廢紙堆中埋葬?參與我們小書店誠意回收舊書活動,讓你的書本在需要的人手中延續(xù)生命吧!”
一家翻絲綿被的小店,又為什么倒騰起舊書買賣?乍看兩者毫不搭邊,這還得從“韓大媽”本人講起。
正在店里忙碌的林小鳳是韓大媽的兒媳婦,自從真正的“韓大媽”年紀大了后,因為身體狀況退居二線,這家店現(xiàn)在都交給了兒媳婦在打理。瘦瘦小小的兒媳林小鳳是80后廣東人,普通話里夾雜著濃濃的粵語口音,她手里一邊翻絲綿一邊笑說:“現(xiàn)在經(jīng)常有人進來,問我,你又不姓韓,你也不老,為什么喊自己韓大媽呢。”
林小鳳話不多,性格安安靜靜的,大多數(shù)時候自己一個人埋頭在翻絲綿。她介紹說,這家店1992年婆婆就開了,堅守了30多年,最早是三輪車上開的小鋪子,后來在西溪路上開了店鋪,漸漸也有了固定的老客群,幾年前因為西溪路改造,才轉(zhuǎn)到距離老店不遠的這條保俶路上。
店面不大,里里外外透著古早味道。
算起來,這家店應該是杭州30年多前那一批手工絲綿店里,為數(shù)不多今天還在堅持營業(yè)的。
地質(zhì)研究員下海創(chuàng)業(yè)
踩三輪車賣起了絲綿被
韓大媽本名韓桂芳,她早年有著讓人艷羨的“鐵飯碗”,是上世紀80年代浙江省地質(zhì)礦產(chǎn)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做分析化驗工作。
上世紀90年代初,經(jīng)商下海潮興起,有著做絲綿制品祖?zhèn)魇炙嚨捻n桂芳,心思就開始活絡絡地動了。
韓桂芳老家在德清,翻絲綿的手藝是跟母親學的。母親是嘉興桐鄉(xiāng)人,那時候的桐鄉(xiāng)家家戶戶產(chǎn)絲綿。韓桂芳就想著,干脆利用雙休日,也做起了賣絲綿品的小生意。
一開始,她只是踩輛小三輪車,在西溪路和保俶路交叉口的小商品市場口子上,售賣已翻好的絲綿服裝成品。
沒想到后來生意越來越好,韓桂芳從地質(zhì)研究所出來后,正兒八經(jīng)開起了小店,業(yè)務也擴大到了做蠶絲被。小店的加工廠大本營就設在母親的老家桐鄉(xiāng),家里幾位親戚加上請來的小工們齊上陣,從絲廠進貨生繭后,煮繭、剝繭、開缸、拉絲……到做成一床蠶絲被,全部純手工親力親為。
因為手藝精湛,加上價廉物美,做絲綿的杭州“韓大媽”漸漸有了名氣。30多年來,她在黃龍、老杭大、西溪路一帶,積淀下了自己的固定老客群。
很多老杭州可能至今也不知道“韓桂芳”是誰,但只要一提起“韓大媽”,便恍然大悟:“喔,那個韓大媽啊,棉襖翻得毛好嘞�!�
如今,年級大了的韓桂芳主要負責把關(guān)原材料,不常到店里來了,但是老顧客們只要一進門,都不忘念叨韓大媽的好。
我在店里采訪的光景,進來一位胖大叔,他是來替自家母親提取預定好的絲綿。林小鳳要拆開讓大叔再看一眼。大叔連擺手:“不用,不用,你們家的東西,我媽放心�!彼f自己媽媽是韓大媽幾十年的老客,家里的絲綿被全是這里訂做的�!拔覌尭舯卩従舆@幾天也在網(wǎng)上買了絲綿,和我們說毛便宜嘞,我就走過去摸了摸,不響�!贝笫鍝u搖頭,“一摸就知道不行的啊,完全不好比的呀,你說,絲綿這東西一分價錢一分貨,是吧�!�
林小鳳說,確實絲綿被的原材料很關(guān)鍵。婆婆韓大媽為什么積累了那么多老客,主要就是她對原材料很挑剔,店里用到的絲綿是手工制作的絲綿,口碑上不會出問題,老客戶大多是跟著店追著跑,幾十年來都是回頭客。
胖大叔剛?cè)∽呓z綿,又嘰嘰喳喳進來幾位阿姨。一位戴帽子的大姐,一進門就問林小鳳討電話號碼�!鞍パ剑偹阏业侥銈兞�。我住在采荷,我寧波的阿哥給了我地址,讓我跑來的�!贝蠼泔L風火火嚷道,“現(xiàn)在找家絲綿店,實在太不容易了。我哥說在他家那帶都找遍了,找不到,就上網(wǎng)搜的,說杭州有。我也沒來過,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這家店,就先跑過來看看。你電話給我,我讓我阿哥自己和你說。他想翻件絲綿背心,找家店太難太難了�!�
林小鳳耐心解釋,要翻絲綿背心可以,就是這段時間排期會等得比較長,“現(xiàn)在都是排隊翻絲綿被的,我已經(jīng)在加班加點了,還是來不及�!�
在今天的很多年輕人看來,手工絲綿被好像是上世紀的古董。“確實有點,現(xiàn)在用絲綿的肯定沒有以前多,我們的客群也是以中老年為主�!绷中▲P透露,不過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知識科普,蠶絲被本身有更透氣、防潮、保暖的特性,這幾年店里突然多了很多年輕顧客,好多是網(wǎng)上找過來的,有的是家里本來有用手工蠶絲被的傳統(tǒng),但更多的是,慕名而來的年輕網(wǎng)友。不過,年輕客群的特點是,他們不會像老一輩會選擇從店里買絲綿回家自己做,他們都是買現(xiàn)成的成品被。
林小鳳笑說,“年輕人很干脆,直接買一床被子回去就好了。然后現(xiàn)在的年輕人手工活普通都不行,有時候店里有顧客問我們,能不能幫忙修補一下衣服、被子啥的,我們忙得過來也都接的�!�
舊書來自公公的收藏
淘書來自老公的愛好
絲綿是婆婆韓大媽傳承的手藝,小店混搭的另一業(yè)態(tài)“舊書”則是來自公公的私藏了。
林小鳳說店里賣舊書,起因非常簡單純粹,就是四年前公公去世了,剛好又遇到搬家,他收藏的舊書太多了,部分藏書實在沒有地方去,干脆就拿到了店里賣。
韓大媽的老公,也就是林小鳳的公公,生前酷愛讀書,對文史類的書籍非常喜歡,家里藏書頗多�!拔覀円卜浅I岵坏�,但實在沒有辦法,寸土寸金,藏書放不下總不能丟了吧。我老公就想,要么試著拿去店里賣賣看,這樣也能讓好書流轉(zhuǎn)起來,遇到有緣人,發(fā)揮舊書的價值。”
“后來一來二去,發(fā)現(xiàn)杭州喜歡舊書的人還挺多的。于是就順便發(fā)展起了收購舊書,為喜歡舊書的人尋找老書的業(yè)務�!绷中▲P說,“舊書這塊,主要是我老公在打理,收書回來,審核、定價、上架都是他在把關(guān)。我就幫著賣賣。他是理工男,自己本身做的也是理工程序類的工作,但因為受公公影響,他從小很愛看書、淘書。所以這些其實是他附帶的愛好�!�
我在店里轉(zhuǎn)了一圈,店里舊書主要還是以文史哲類最多,有不少出版于20世紀80年代及以前的舊書。如《資治通鑒》《源氏物語》《世界文學名著》《古文觀止》《文心雕龍今譯》《李太白全集》《三國志》《莎士比亞全集》........還有不少已經(jīng)絕版的老書,像杭州大學出版社的《杭州大學教授志》等等。
翻絲綿有著很強的季節(jié)性,絲綿店生意最好就是秋冬季。到了春夏,基本就沒啥業(yè)務了�!巴岬拐�,舊書這塊,剛好貼補了絲綿的這個季節(jié)空檔�!绷中▲P笑笑,“都是為了生活嘛,舊書這塊,收入也算不上多好,反正貼補下房租。我們主業(yè)還是做絲綿�!�
墻上有幅對聯(lián),上聯(lián):韓大媽蠶絲被衣;下聯(lián):藏書展私家共賞。
有人說,“被不如新,書不如舊”。這家街頭絲綿小店,無意間完美詮釋了這句俗語。溫飽第一,精神食糧也重要,左手絲綿,右手舊書,還真的活出了生活哲學和智慧。
難怪有喜歡舊書,慕名前去淘書打卡的網(wǎng)友說:“在這里,有一種莫名讓人心安的感動�!敖z書一家“,喚起一種脈脈尋覓知己的溫情�!�
一床絲綿,從蠶繭到被子,要經(jīng)歷幾個春秋;一本老書,沉淀了無數(shù)時光的故事;一位“韓大媽”,從中年熬到了耄耋暮年。在這個凡事都求新求變,大踏步飛速前進的時代,好像這家小店多少有些“背道而馳”。
繼續(xù)守店的林小鳳,這位已經(jīng)扎根在杭州的廣東媳婦,讓一家江南特產(chǎn)絲綿店神奇地有了舊書香的溫情,她說也不知道自己要守多久,只要有人還在用手工絲綿被,有人還喜歡淘舊書,“韓大媽”就會一直做下去。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quán)請出示權(quán)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