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門外魚擔兒,艮山門外絲籃兒……”耳熟能詳?shù)拿裰{講述著老杭城的熱鬧景象。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許多老建筑印刻入人們的記憶深處,今天“杭州城市記憶”專欄,我們翻開老建筑的房產(chǎn)檔案,通過《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圖》揭開近百年前的杭州城市樣貌。
在杭州市住保房管局的歷史房屋檔案庫房中,珍藏著一套民國時期繪制的大比例尺杭州地形圖,即1:5000的《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圖》。這套地圖與杭州市幾乎“同齡”,1927年,當時的浙江省政府劃出杭縣城區(qū)和西湖全境,正式設立杭州市,1928年起,省城的測繪部門花了四年多時間,對整個城區(qū)包括西湖,作了實地測量,繪制出《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圖》。
這套地圖覆蓋了當時的整座杭州城區(qū)和西湖附近地塊,記載了豐富的人文、自然與地理信息,將名人宅地、佛寺道觀、街道巷陌、河流橋梁等民國時期杭州城和西湖周邊的地物、地貌,全面、準確地展現(xiàn)給世人。
艮山門、慶春門、武林門、吳山、松木場……圍繞著西湖,各個標志性地標分布其中,湊成一個近百年前的微縮杭州,這座城市發(fā)展的腳步被一一追溯。
圍繞這些坐標點,杭州郵政局、鼓樓、浙大舊址......一批老建筑的往事歷歷在目……
三遷杭州郵政局
《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圖》分別用五種不同的圖式,詳細標記了城內(nèi)重要的郵局、郵政代辦所和郵筒,描繪出一幅民國時期杭州郵政營業(yè)網(wǎng)點分布圖。其中,作為郵政網(wǎng)絡的樞紐——杭州郵政局,位于鐵路杭州城站前。該建筑物至今仍保存完好,且已被列入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杭州郵政局局址曾經(jīng)歷過三次大的變動。
1896年光緒皇帝批準開辦大清郵政,1897年杭州郵政局正式開辦。據(jù)房產(chǎn)檔案記載,杭州郵政局當年所租房屋的地籍號為“1都5圖第2894號”。民國時期該處房屋所編門牌號為“忠清巷31號”(今新華路與岳官巷的交匯處)。
1909年,杭州郵政局(1899年改稱杭州郵界郵政總局)購得壽安坊一塊地基(今中山中路的官巷口段),建造了一幢二層的郵政局磚樓。1910年杭州郵政局搬遷至壽安坊,這是當時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1914年杭州郵政局由市級郵局升格為省級郵局(改稱浙江郵務管理局),成為浙江郵政事務的最高管理機構,局址仍設在壽安坊。然而,隨著機構膨脹、人員驟增所顯露出的諸多不足,郵政當局不得不考慮再次選址,并在現(xiàn)今鐵路城站前的位置建造了新的郵政大樓。
“★”所在圓形基址即為城站局址
1927年,城站郵政大樓正式啟用。據(jù)房產(chǎn)檔案記載,該大樓門牌號為“城站大馬路2-7號”(今環(huán)城東路10、11號),是一幢磚混結(jié)構的二層樓房,有辦公室二十一間,其它房屋十八間,建筑總面積3000余平方米。1937年12月,侵華日軍攻占杭州,城站局屋被日軍占為倉庫。直至1946年,郵政當局方才重新搬回。1949年以后,杭州郵政局與浙江郵務管理局分立,城站局屋全部移交給杭州郵政局使用。
杭州郵政局的三次遷移正是一條杭州近代郵政的發(fā)展軌跡,而杭州鐵路城站前的那座新舊結(jié)合的郵政大樓見證了近代杭州(乃至浙江)的郵政發(fā)展史。
屢毀屢建的杭州鼓樓
杭州鼓樓,在《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圖·吳山》上有醒目標注。追溯鼓樓的歷史,最遠可至一千多年前的南朝,這千百年間,由于戰(zhàn)火、天災等原因,鼓樓屢毀屢建。
鼓樓最初建造的目的是用來抵御外侮的。高墻城廓,城門一關就是一道地理屏障。
到了南宋的時候,鼓樓成為皇城與市井隔離的一個標志,它既是外界進入皇宮的第一重大門,也是皇帝發(fā)布號令及閱兵的地方。明朝成化年間(1465-1487),官府在城樓上設置大鐘一座,大小鼓九只,用作早晚報時之用,這成為“鼓樓”的來源。
《中國出版月刊》1934年第3卷第12期所載鼓樓舊影
古時的杭州城,火災頻發(fā)。鼓樓因其地勢相對較高,視野較為開闊,曾一度被定為望樓之一,在火災預警方面發(fā)揮過重要作用。
隨著時代的變化,到了清朝末年,杭州鼓樓之前所承載的一些重要功能已基本褪去,鼓樓建筑也就此荒廢了下來。
1932年,杭州市政府同意了私立浙江流通圖書館創(chuàng)始人陳獨醒撥給廢棄未用的鼓樓以作館舍的請求。1933年,圖書館遷入鼓樓并正式對外開放。圖書館開放當年,閱覽者、借書者眾多,鼓樓一躍成為當時杭州城內(nèi)一處啟迪民智、幫助民眾開闊視野和增長知識的文化新陣地,其影響甚至一度擴展到國內(nèi)整個圖書界。然而隨著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私立浙江流通圖書館的事業(yè)遭遇了重大挫折,鼓樓的藏書大部分損失,圖書館也不得不停辦。
鼓樓(拍攝于民國時期)
1943年底,鼓樓成為一個名叫“杭州市職業(yè)青年福利會”組織的活動陣地,活動有語言學習、體育運動、圖書閱讀和音樂會等。鼓樓為當時杭州一批有志文藝青年提供了難得的自由學習和活動的空間。
“★”所在圓形基址即為鼓樓
進入2000年后,杭州市有關部門著手準備重建鼓樓。2002年10月新建鼓樓正式開樓,成為了各類藝術和藝術品的展覽地,以及傳統(tǒng)文化的宣傳地與傳播地。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email protected])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